蔡慧
卓越的课堂教学是共建的过程,除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外,还应该包括指导主体、管理主体、研究主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各尽其责,各有所为,共同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相应的支持,形成一个“课堂学习圈”。
1.提示学生控制当下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老师必须指导学生控制好当下行为,将学习的每一分钟用在学习上。学生通过控制当下行为,拿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实际行动;教师通过提示学生控制当下行为,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教师做好提示工作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角色提示,在课堂中充当什么角色,就拿出相应的行为,使自己所扮演的课堂角色名副其实;二是任务提示。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完成什么学习内容,这是师生通过“约课”——事先约定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就要看行动,学生要拿出相应的行动,使“约课”变成活生生的“上课”。三是进度提示。学生按稳定的导学流程分次学习,教师提示学生用好学习的每一分钟,保持连续的学习行为,不半途而废。
2.发动学生进行频繁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小组成员来共同解答。因此,推进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互动起来,让学生跟学生、学生跟老师互动起来。教师发动学生进行行为与行为的互动,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释放出更大的学习能量来,推动学习顺利进行。
指导老师是学生互动的发动者,要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频繁互动,才能又好又快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发动小组互动。研究表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是最有效的方式。一般让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问题”作为小组互动的内容。二是发动伙伴互动,伙伴互动是让一名学生跟另一名趣味相投或性格互补的学生结成学习伙伴,一起探讨不懂的问题,共同进步。三是个群互动,让一名学生在发言,让小组乃至全班学生的来答辩、来解惑。教师通过发动学生参与频繁互动来推进学习,课堂上有了更多学生的声音,也就有了更多学生的精彩。
3.关注学生展示有效生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展示有效生成直至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要做课堂的有心人,始终关注学生努力过程中的有效生成。指导老师的这种关注,不应该是看到不足,看到缺点,看到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应该是看到优点,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始终对学生抱有信心。这样做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有力量坚持愉快地做下去,并通过对“有效生成”的体会,获得学习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指导主体作为“关注者”,就是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展示在学习中“做”出来的东西,一则证明自己在成功,二则与他人分享。
做好有效生成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力行”。“力行”就是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做。学生为了完成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都应当得到肯定;二是关注达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给予足够肯定;三是关注“创见”,“创见”是“未曾预约的精彩”。教师在课堂中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要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创意和见解。对“创见”的关注会引导更多学生愿意刨根问底,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追求标准化的答案。
4.帮助学生追求持续改进
学无止境。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应该是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做得更好一点”。当然,改进学习如果没有“过来人”的点拨,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摸索。指导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充当好“帮助者”的角色。一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有利于学习,哪些做法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要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楚掌握学生在哪些方面学得顺利,在哪些地方遇到障碍,为学生学习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
教师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改进,这种改进通过巩固学习、增量学习、加速学习等方式来达成。在一定学习时间内,学生通过改进方法,能够掌握更多的新內容,实现知识量的递增,称之为增量学习。对既定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改进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学得更快,是加速学习。而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复述与反思等,达到温故而知新,就是巩固学习。就一名的学生而言,到底适合采用哪种方式改进学习,还需要根据学情来决定。
参考文献:
[1]杨 军.论导学理念[J].文教资料,2010(13):123—125.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