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娟 冯艳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信息技术也随之更为广泛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也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尝试着应用导学式教学的方法来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导学式教学的含义,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导学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一、导学式教学的含义
导学式教学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着重强调了教学的整体性,将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共同形成教学结构的主体。导学式教学的创新性在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帮助学生实现个性的发展,切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导学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习能力
小学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且还要教会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便可以使小学生在导学式教学主导下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探索符合学习需求的道路与方式,为今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学式教学的指引下,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生动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这一系列的教学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导学式教学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牢固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论,而且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具体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小学生在长期导学式学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由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4.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导学式教学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小学生在现阶段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导学式教学在长期运用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小学生更具有抽象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三、导学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导入新课程
在导学式教学中,导入新课程这一环节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教师在新课程导入时,通常采用的是情景导入法。教师对于具体导入形式的选择,应当以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为依据,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与教学条件。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导学式教学更加注重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并且处理好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把握教学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设置问题情境,以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引发对问题与知识的深入思考。
3.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导学式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系着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引导学生处理好对难点、重点内容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大程度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注重学生的课后复习
学生课后的自我检测是导学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自我检测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控能力都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与管理,使学生在情境中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导学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导学式教学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导学式教学的实施力度,从而更好地助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 梅.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读与写,2014(23).
[2]汪前昌.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4(07):46—47.
(作者单位:山东省禹城市辛寨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