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
[关 键 词] 食品安全;信任结构;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6-0015-0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已经影响到了群众的食品安全观念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因素研究主要侧重的是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信任程度,本文将继续探究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呈现非良性发展态势,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空前高涨。在原有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集体食堂就餐食物中毒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食品的安全问题仍然处于让人堪憂的状态,甚至已经出现多起食物安全问题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而且家庭、饮食服务单位等就餐情况的食物安全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因为这些问题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从食品供应方面和监督管理方面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物各方面追求的提高,食物供应渠道和方式变得繁杂,在源头上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忧患,并且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与改善的难度。食品安全方面应该建立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对食品安全开展全面的、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中,整个体系还有待优化和完善。
三、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
信任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关于食品安全中的信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公众站在自己主观的立场上,去感知食品的安全,进而评价并选择他们信任的食品;而研究者站在技术性风险的角度去评估。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可以采用信任结构和机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
信任因素在解决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模式。在信任结构中,涉及道德、关爱、公正性、公开性、感知到的能力、可靠性、熟悉性、可控性。在食品安全的管理中,道德、关爱与公正性主要从政府的职能中所体现出来,属于关系的信任,在道德、关爱与公正性得以实现的同时表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已经达到可以信任的程度。这份信任是政府的职能起到了基本的作用,政府承担起了应当承担的责任,也体现了政府在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上的关注。公开性、感知到的能力、可靠性、熟悉性、可控性,体现了政府的能力和行为。这是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方法,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政府有能力、有决心,以公开的方式实施具体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并且所执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可行、可靠。公众可以进行了解、监督,共同管理好食品安全问题。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把握好信任的度,形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二)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机制
很多研究者与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果:信任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心理表现形式,建立信任难度大,失去信任很容易,一旦失去信任,将难以挽回或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但几乎都不能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这是信任心理机制的不对称性原则。只有解决食品安全中的信任不对称,才能建立食品安全的信任机制。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科学方法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与整体的食品意识安全,并且提高消费者对相关认证的认识程度,让消费者明确安全食品的含义和意义。从食品的输出途径考虑,政府要规范化管理,改变分散经营的模式,形成安全食品的合作化的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以便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从安全食品的流通过程考虑,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与此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中间商与零售商代理销售的情况,采取创新型的短渠道销售模式和直销模式,减少中间费用,调动安全食品生产源头的积极性。妥善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多面考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亟须解决。可以通过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来控制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把握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信任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有助于食品安全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对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解决现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帅满.安全食品的信任建构机制:以H市“菜团”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3(03).
[2]杨天和,褚保金.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食品科学,2004(09):206-212.
[3]张璇.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任结构和机制[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