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利
[关 键 词] 数控加工;工艺处理;编程
[中图分类号] TG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6-0082-01
一、什么是数控加工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加工机床已步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代表就是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采用数字形式进行信息控制,使机床加工更为灵活快捷、稳定高效,是现代制造行业加工的自动化机床。数控加工就是根据需加工的零件模型和工艺要求,以ATL和NC语言编制成程序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控制计算机或数控录入系统中,以控制工件和专用刀具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高标准的合格零件的方式。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稳定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因此可以进行多坐标的联动,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特别适用于槽体零件、曲面零件、孔槽繁多的零件的加工。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编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自动编程还是手工编程,在对加工零件编程前,都需对加工零件进行细致的工艺分析,如刀具、刀点、切削用量、换刀点、加工路线等。若之前没有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则成品的合格标准将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成效。因此,数控加工编程中的工艺处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数控加工编程中的工艺处理
在通过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时,需对零件的程序数码进行编制,同时应根据零件的设计合格要求,在既符合安全又能够实现高效的工作下,使数控机床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处理与普通加工大致相同,但又要兼顾其特点。因此,对零件的加工工艺,不仅要遵循普通加工的方法及原则,也要考虑数控加工的编程要求和特点。在数控加工编程中涉及的工艺处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工编程前的准备
在对数控加工零件编程前,作为一个编程操作人员,需充分了解利用现有的软件和设备,如CAD/CAM等,知道要加工的工件相关的材料、精度要求、工件轮廓;同时也要通过对加工工件的设计图纸分析,确定加工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做好零件的定位基准,保证与设计图纸相符,对数控机床的各坐标做好恢复原点的准
备,包括工件的安装位置、换刀装置的旋转方向、刀具的性能、机床主轴的转速,对编程、定位、对刀等进行简化等加工工艺的准备工作。
(二)落实加工方案及其工艺路线
做好编程前的工作后,在对加工零件编程时,根据加工零件的轮廓图形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满足条件的加工设备,应优先考虑数控机床使用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进而确定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和路线的加工原则,如,1.保证加工零件的设计技术要求;2.降低零件加工生產成本;3.提高生产率。从而保障能让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铣削零件平面的内外轮廓时,要先设定好刀具的行切路线,尽量沿零件轮廓的延长线走刀,以免在更换刀具时出现划痕。划分工序时,要遵循“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刀具集中”的原则进行铣削。
(三)选择合理的走刀路线
走刀路线在数控加工的过程中,是指刀具对加工零件、工件的运动轨迹,应根据以下要求选择: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走刀路线进行缩短,减少空行程,进而提高产率;2.确定走刀路线时要保障零件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及精确度;3.编程时应尽量减少程
序段及工作量,以便利于数值计算。如在对连续凹槽进行切削时,刀具应避免径向方向切入切出的进给停顿,应沿工件的切向方向进行切入切出。
(四)选择正确的对刀点及换刀点
相对于整个加工编程的编制,对刀点是编程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准确的确定,零件的加工将在一开始就被碰伤或造成误差的扩大。因此,要严格对对刀点进行把关,在CAD或CAM上模拟后,方可导入编程方案。在编程时,对刀点的选择原则如下:1.编制简单的对刀位置编程;2.选择的对刀点易于找正,便于加工、检查;3.对刀点在保证被加工零件定位基准的确定前提下,可设在夹具或机床上,减少零件的加工误差,从而提高精度。在加工过程中如需换刀时,换刀点应设在不碰到夹具、机床、工件的位置。
(五)确定切削用量
在对数控加工工艺的处理中,必须确定切削的宽度、深度以及主轴的转速、进给速度等。
(六)选择合理的刀具
根据加工零件设计图纸的要求,数控编程还需正确选择相对应的刀具,要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加工工序类型、工件材料性能及其他相关的加工因素来对刀具进行选择。在对刀具选择时,其基本要求是安装调整方便、精度高、刚性好、耐用抗热等。
三、总结
相对于数控加工,工艺处理是整个加工过程的基础,也是数控加工的重要环节,它与每个加工步骤息息相关,直接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因此,在对数控加工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好加工工艺的问题,从而提高加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处理[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07):108-110.
[2]丁晓东.数控加工编程中的工艺处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4(12):23-24.
[3]韩亚利,李长林.关于数控加工中工艺设计问题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8(0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