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柱
[摘 要] 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 农产品 监管 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 X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82-0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家家户户的餐桌安全,是近几年来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追踪的热点、市场监管的难点问题。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各个监管环节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引发出了监管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给为我们监管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一是商家为追逐更多利益,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包装、新工艺水平,导致农产品直接或间接的与化学物质接触,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二是标准化生产在农村相对落后,农产品中残留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三是生产者文化素质低,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乱用农药、兽药、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钻空子,与监管人员开展“游击战术”出售假劣农资;五是市场准出准入制度尚未普及推广;六是农产品保障体系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重、监管任务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业部的“十二五”规划中,更是要求我们做到“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提升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位置。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督“五大体系”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认识存在问题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即“水、土、种、料、药、剂”(种:品种;料:肥料、饲料等;药:农药、兽药等;剂:动植物生长添加剂等)。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咨询了300多名农户和工作人员,70%的人认为“只要吃进去,死不了人,农产品就是安全”的,30%的人(含工作人员)认为“每个因素都很关键,直接关系到本人及下一代的健康安全”。可见人们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认识还是模糊,意识还淡薄。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层面存在问题
2.2.1相对于工业产品和食品生产的相对集中,利于监督管理来说,农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都比较分散,数量、种类众多、经营规模较小、地域分布范围广,监管对象的分散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阻碍和困难。例如: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有2个,该乡镇12个行政村3000多户,2个农资经营店,主导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我们如何能做好监管。
2.2.2农村现有劳动力多为50-60岁,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都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标准化生产意识薄弱,生产经营活动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尤其在山区,不法药贩游移于田间地头钻空子,不服管教,农民购买农资图便宜,防治病虫害图有效,非法使用高毒、禁限用、假劣农资,直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层面存在问题
2.3.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当前,在很多地方省、市、县三级农产品安全监管、检测、执法机构,仍然存在不对应现象。比如有的市级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级只有质检站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有的县甚至连质检站没有,搞农产品质检工作需从其他部门抽调,无编制,无人员。开展检测工作,更是资金不足、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缺少、检测能力不强,只能开展速测,不能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出的数据出现偏差等现象依然存在。
2.3.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不强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管管理领导和基层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实际监管工作中,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淡漠,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专业技术知识和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不过硬,导致监管工作的落实质量大打折扣。
2.3.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贯彻不彻底
一方面,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市场的整个过程中有较长的产业链和开放的生产环境以及多样的运输销售渠道,每个环节都可能对其质量安全造成影响,不可控制的因素多,但存在很多基层连正规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都没有,或者越到基层监管力量越薄弱,监管工作不到位,相关责任难以落实;一方面,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繁杂的农产品品种以及繁重的检测任务,还是缺乏像安全检测、监督抽查这样有效的监管手段;再一方面,基层质检技术人员的缺乏和经费的不足也使得质量安全监管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层面存在问题
一是,现有法律法规涵盖不全面,在某些层面上缺乏约束力;二是,有些监管部门只具有监测权却没有处罚权,影响监管工作效力;三是,相关标准数量和质量以及修订、更新速度缓慢,没有制定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的标准体系,相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普适性,这些都使得监管工作缺乏有效依据。
3 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的探讨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做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做为头等大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宣传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警示教育、制作宣传性影视资料等手段,提高各級政府监管职能部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3.2 强化基础条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
想要提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需要从四方面入手:一要政府部门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人员,尽快落实编制;二要加大对监管、检测、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建设一支作风强、素质高、技术硬的监管、检测、执法队伍;三要建立和完善监管、检测、执法的机制和体系建设,使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提高监管、检测、执法水平和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监管、检测、执法计划,扩大监管、检测、执法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检测、执法工作,发挥好监管、检测、执法的预警水平;四是要完善监管、检测、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县、乡两级建设力度,需充实县、乡两级监管、检测、执法人员编制、经费、配备必要的监管服装、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便于巡查、检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3.3 加快建设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
要形成“政府负总責、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产地政府负总责,县乡村三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管实行包产到村、到户,检测设备全面覆盖。积极开展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备检测仪器,有专业人员开展农、兽残留检测,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开展自检工作,同时检测数据与货同行,出场时报属地监管部门检测后,方可发货,形成“基地自检——出场报检——入市抽检”的“三检模式”,同时出具检测数据。通达层层复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或相关证明不全、不规范的农产品实行产品质量追溯绝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并向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报告,开展进一步调查,使得监管、检测、执法三部门有机的统一起来,确保上市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3.4 加大资金投入,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
在明确监管职责、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市场准出和准入制度。由政府规划建设的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监管部门入住市场,开展检测工作,对上市销售的农产品要求主动申请报检,出具农产品查验合格证明,公布检测数据,方可流入市场。只有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才能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全社会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3.5 强化责任追究,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要坚持“预防与处罚并重”的监管方针,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法经营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投入品、违法经营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惩处,对在监管中不发行职责、失职、渎职等行为,要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氛围。
结束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的同时,又对农业发展的健康稳定、社会的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需社会各界充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在抓好生产、确保供给量的同时制定合理解决办法,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提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切实发挥出监管部门的职能和效用,确保人们吃到放心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