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亭��
[摘要]本文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线,分析当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提高其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211
1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不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指银行自身内部通过对借款人和个别经济活动本身进行的评级,通过对贷款风险的分析,确定其可能遭受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大小,进而对其进行划分等级,并根据其等级采取相对应的动态管理方法和程序。当下我国还缺乏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外部评级机构,而与国际大银行或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几乎空白,因此急需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内部评级体系。
1.2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
(1)风险预警机制欠缺,风险提示不明显。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用风险在发生之前6个月采取措施,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约为2%。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的完备性和真实性上仍然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所公布的信息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以至于大众在购买银行产品时无法准确的衡量风险程度的大小。
(2)授信后期的管理没有很好跟进。对于信贷业务来说,授信至关重要,信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是围绕着授信展开的,在授信前期,客户经理需要对所经办的客户进行审查,主要体现在信用方面,对于通过审查的客户将准备相关的资料进行上报,而管理层则通过客户经理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查,综合考虑是否对该客户进行授信。通过授信且获得贷款的借款人,客户经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其财务状况、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做及时的反馈,确保借款人的授信资金是处于安全的使用当中,但在授信后期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1.3信用风险处理手段及技术的欠缺
(1)处理手段落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发生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信用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造成的。这一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发放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动接受风险,而不能以主动的姿态通过资产组合或者通过金融工具手段去避免风险或分散风险。
(2)技术欠缺。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采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仍以定性为主,大部分商业银行在信用度量方法或模型上引进国外的计量方法,实施自主研发的仅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技术的欠缺会对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会造成不正确的信息和管理上的落后,还会对授信的决策产生影响。
(3)人员激励性不强。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人员激励方面做的不完善,在对待银行内部人员的奖惩上,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客户经理实行正向激励机制,而对未完成任务的客户经理则采用惩罚的逆向激励,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部分客户经理会为了完成目标而牺牲银行授信质量,增加了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2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的有效措施
2.1以政府为监管导向的外部环境的改善
(1)强化监管当局管理。第一,改革和完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强化监管力度。银监会通过分离中央银行职能,调整中央银行机构设置,和中央银行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以此来重新构建金融监管体制,改善金融监管质量,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银监会按照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和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理顺部门职能分工,适应改革的要求,按照程序,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从而更好地强化监管力度。第二,加强内部控制,发挥行业互律。内部控制自律是金融监管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约束机制,而行业间的互律则有助于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有利于整个金融大行业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是内在约束和外在互律的统一结合。第三,创造条件实施实时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时、全面地收集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行中的信息,对金融运行过程进行动态、持续全过程的监管。实时监管的作用在于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监督对象进行日常实时监管,对在该机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后马上进行反馈从而做出快速的反应,使得中央银行的监管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要建设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第一,政府部门在建立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中必须起到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政府应从当下所遇到的困难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促进征信数据的公开和商业化,推动信用管理的大环境不断完善。第二,加强对于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设信用服务体系,通过制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这主要是由政府制定相应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如工商、司法、税务和银行等,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通过这些信息来开展经济活动。第三,加强全社会的信用管理教育、强化社会的信用意识。第四,信用激励惩罚制度。
(3)加强市场约束力。市场约束指的是通过收集、评价和发布金融机构的经营和信用信息来左右其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维持稳健运行,其本质是由金融机构的市场或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公众充分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并作出自己的选择是市场约束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尽可能让社会公众获得和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就需要建立信息传递机制,传递机制最好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二是上市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三是媒体的报道。
对于市场的约束力,还可以从调整利率方面着手。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利率管制体制由制订者和执行者合一的体制逐渐演变为制订者和执行者分离的体制。为了能使市场参与者得到一个资金使用价格的正确信息,消除由于中央银行货币传导机制不畅而引起的金融市场低效率或无效率,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既要看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又要充分考虑利率市场化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条件,只有在这些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才能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最终过渡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
2.2以内部控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策略
(1)建立动态信用风险管理过程。建立动态信用风险管理,包括从接触客户开始便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一直到客户获得借款资金后,也要同步的了解资金的流向是否用于正确方向,最低限度地降低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可能性和损失。
第一,建立关于授信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从一开始就应对客户信用状况有全面了解,在授信审查过程中要积极查看客户的信用报告内容,对客户所提供的企业状况要进行实地考察,对客户提供的抵押物要查看、评估,对客户的其他资产要进行全面的整理划分并做好计算总结,进而判断是否符合信贷要求以及具体的信贷资金,对于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争取将银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第二,建立授信管理考核制度,完善信用风险监控工作,加强风险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考核应针对客户经理和授信管理部门,建立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也能加强授信的管理效果。第三,对已经通过授信且已经取得借款资金的借款人,更要对他们资金的流向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落实和动态了解,积极的去了解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情况,加强风险评估的力度,面对已发生的坏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催讨、诉讼、拍卖等手段以便让银行的损失达到最低,每次发生坏账时都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2)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所谓的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对银行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整体的分析,对于可能产生风险影响银行经营目标的进行识别、衡量、评估、应对。风险管理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系列的行为,它渗透到了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例如强化分行领导和支行领导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健全目前的风险管理系统。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相关的监督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负责风险管理指导、研究、协调、决策和监督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应当统筹全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管理。而为了避免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权利过大,出现滥用职权等现象,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监督部门来监督风险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确保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各项职责都能够有效的执行实施。
2.3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文化
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自身体系中所提倡的一种风险管理的思想、理念和习惯。银行在进行和经营日常业务的同时,就是在经营和管理风险,银行要把风险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灵魂注入工作中去,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岗位以及所有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每一位员工的脑子中,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理念和工作当中的准则。风险管理文化归根结底是由人进行,无论是从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设计乃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都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因此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应将人对制度的行为和制度对人的约定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风险管理更具有生命力,更有效。
3结论
信用风险管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命题,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都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多的、新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相对于国外先进银行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丽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2]张卫臻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胡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4]柯孔林,周春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