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华
摘 要:宜昌市基于资源优势,磷化工企业逐渐形成规模,同时中小磷化工企业能源利用和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还需要提高认识、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制度化能源绩效目标指标并严格考核。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目标;能源绩效
一、宜昌市磷化工企业发展状况
宜昌是我国五大磷矿基地之一,储量占全国的15%左右,资源优势带动了宜昌市磷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的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宜昌市磷精细化工产值过百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各有3家,其中产值过百亿元的分别是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和三宁化工。全国磷化工企业十强,宜昌占4家。
磷化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高居不下的能源消耗方面环境不利影响逐渐增加。特别是众多中小磷化工企业,虽然产品有销路,但产品利润有限。因此大力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成为这些企业未来生存发展关键环节。但目前,很多中小磷化工企业安于现状,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宜昌市磷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能源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
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2012年《关于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湖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3年12月9日宜昌市发改委和宜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宜昌市万家企业能源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计划》。2013年-2015年所有耗能较大企业全部分批纳入计划之中,化工企业是其中重点。但截至2015年7月,大部分企业没有动静。根据市某公益团体调研报告,在接受市属某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咨询服务后,该社团进行了调研,举办了针对性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考虑到中小磷化企业人少工作忙,该社团提供了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模板和能源评审报告模板。但三个多月过去了,社团再次上门进行运行指导时发现绝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动静。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高层不重视此项工作,企业领导认为与同行业比自己的企业能源消耗不高,没有按要求进行能源评价,找出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更没有采取改进措施。
2.不愿投入,能源计量设备不完善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磷化工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必须弄清“家底”,进行初始能源管理评价。而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能耗数据。很多中小磷化工企业建立之初,为了节省资金,没有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安装能源消耗仪表设施。结果必然导致以下问题产生:
(1)不能建立系统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能源管理没有客观依据。
(2)能源计量监测点不全面、出现盲区。
(3)现有能源计量装置工作环境恶劣水平低,故障高,计量数据人工抄录传递,存在不及时和出错现象。
3.能源管理依据不足,难以进行目标考核
(1)能源消耗数据失真。缺乏对四级能耗指标管理的支撑,能源计量设备配置有限、现有计量器具工作环境恶劣、故障较多,导致能源数据缺失,数据误差大等,导致企业能源消耗没有实际的数据,靠人员估计。无法具体测算能源消耗的主要生产线、主要耗能设备,无法制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专门的改进实施方案。
(2)绩效考核不完善。虽然个别企業建立了能耗考核制度,但没有建立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能源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绩分析缺乏系统性。增加了能源绩效管理指标在制定、核算、评价与考核执行上的难度,绩效考核执行难。
4.工艺技术落后,单位能源消耗过高,造成浪费
中小磷化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低附加值的无机磷化工产品比例过大,高附加值的有机磷产品比例较小,很多企业的产品还停留在几种大宗传统产品上。另一方面现有磷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原料路线较落后,有机磷产品装置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力。
三、对策
1.国家和社会加强引导和宣传,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和能源绩效意识
只有企业高层充分意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动力,切实在企业内部系统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从而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内部树立标杆,奖惩结合,全面落实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目标指标和能源绩效。
2.建立能源管理绩效目标和考核体系,落实责任
(1)结合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的绩效目标指标,绩效考核目标细化分解到岗位、人,并予以跟踪考核。
(2)借助环境管理体系,促进能源计量仪表、数据的管理,量化评价指标。将仪表故障率或完好率纳入计控设备维护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数据的准确率纳入计量管理部门的绩效指标。
3.改进工艺,提高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宜昌市中小磷化工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性装置,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产品,要在产品的高纯微细化(纳米级)、物化性能等方面下工夫。发展湿法硝酸精制技术和磷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中国磷化工发展的两大重点,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发展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4.增加能源管理基础设施投入,为能源管理提体系建立实施提供支撑
(1)加快能源计量仪表的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能源计量仪表的配置、选型标准规范。只有短期投入,才能长期受益。保证仪表配置、选型标准规范、专业、准确,变事后审查为事前指导。
(2)加快仪表改造,加强运行维护,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 数据采集于监视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
(3)建立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体系,确立以计量数据管理为基础的能源管理模式,完善仪表维护、校验相关技术规范或管理办法。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处理中心,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数据和图形曲线。
5.加强监测,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企业能源绩效
配置了完善的监测设备,并不等于产生了能源绩效。还需要充分利用,执行策划的监测过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及时,对能源的储存、输送分配、加工转换、尾气净化生产副产品,余热余能利用全过程监控,测量压力、温度、线损、变压器损耗,反映企业能源管理的效果,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制定能源管理方案解决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