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矿石市场是大宗商品市场中行业集中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它影响的不仅是钢铁业的生存。本文以国内外铁矿石的供求格局和贸易现状为切入点,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机制和卖方垄断定价机制角度,对铁矿石的年度铁矿石定价机制与惯例及最新的季度定价进行研究,提炼出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缺失话语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地位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铁矿石;定价机制;季度定价
一、引言
世界钢铁产业里中国的迅速崛起一直是讨论的焦点,2005年初铁矿石71.5%的涨价幅度震撼了业界,并且之后一直余震不断,中国这个强大的“吸铁石”,虽占据了全球铁矿石约30%的消费量,却在铁矿石市场上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状况。
本文首先分析世界及中国铁矿石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从供需双方及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以及季度定价机制对中国的影响;探索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缺失话语权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当前应采取的策略。
二、中国铁矿石贸易现状
1.铁矿石贸易格局
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钢铁生产国家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钢铁生产规模超过自身铁矿资源支撑,需要大量进口;美国、俄罗斯国内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世界铁矿石贸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输送的格局。
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等出口国主宰全球铁矿石贸易供给。全球铁矿石生产已形成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BILLITON)、力拓矿业公司(RioTjnto)的“三分天下”之势。这三大矿业集团铁矿石年产量占全球的2/3,居于垄断地位。
从供求分析可以看出,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基本上呈现出双寡头格局,从卖方看主力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组成的“两国三家”。
2.中国铁矿石贸易现状
(1)国内铁矿石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被称为“全球吸铁石”的我国,是世界铁矿石市场最大买主。2008年进口铁矿为44403万吨,到2010年达到6.19亿吨(见图1)。
图1 2007~2010年国内外铁矿石产量与进口量对比图(亿吨)
资料来源:根据2007-2011年《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中相关数据以及2007年~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进行整理
(2)贸易方式和品种的变化为铁矿石贸易提供了广阔市场
随着国家改革的发展,中国进口铁矿的贸易方式随之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钢厂直购。目前国内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均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订有长期供货协议。
②通过中间贸易商购买大部分小钢铁企业均采用委托贸易商代理进口铁矿。部分有直购协议的大型钢铁企业也委托一些信誉良好的贸易商代理进口铁矿,以确保铁矿供给的稳定。
③进(来)料加工贸易。部分钢铁企业积极与国外客户开展进口铁矿出口生铁或钢坯、钢材的进(来)料加工贸易。
三、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理论
1.大宗商品定价机制
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成熟的期货品种和发达的期货市场的初级产品,其价格基本由著名的期货交易所标准期货合同的价格决定;另一种是对于尚未受到广泛认可的期货品种或期货市场的初级产品,其价格基本由市场上的主要买方和主要卖方每年谈判达成。
2.卖方垄断定价机制
由于当今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卖方主要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矿业公司,这三家公司的铁矿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左右,相比之下卖方占据明显的垄断地位,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世界铁矿石价格也适用垄断价格形成模型。(见图2)
图2 卖方垄断价格模型
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垄断卖主,卖方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D,垄断卖方不接受市场出清的既定价格P2和产量Q2,而可以通过控制要素供给量来决定要素价格: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的原则决定产量,限制要素的供给量在Q1水平(Q1
3.年度铁矿石定价机制
每个财政年度,需求市场的用户代表都分别与三大主要供应商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的代表进行谈判。每年的交易从4月1日开始,分别进行若干轮谈判,确定当年的交易价格,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议价模式。
4.季度定价机制
季度定价机制是以到中国港口口岸的现货价为基准,采用到岸价格为最后指标,每季度协定铁矿石价格作为下季度协议价。目前中国部分钢企暂用普氏指数作为定价标准。
四、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定价权缺失的原因
1.历史因素
20世纪50~80年代世界钢铁业重心在欧盟和日本,国际铁矿石生产商与欧盟、日本等国的谈判往往在中国之前进行,而且日本历来被看成是亚洲国家的重要“代表”,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日本一直垄断着亚洲地区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谈判权。
2.国内市场自身因素
第一,尚未发育的国内期货市场无法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我国期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交易方面的经验、策略、资金实力、管理方式等都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无法相比。
第二,行政分割弱化了我国大宗原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同时,国内的价格战也影响了我国对国际市场定价的权利。
第三,供求因素影响。国内持续不退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众多铁路建设,水利工程,家电产品,导致用钢量大增,强劲的需求拉动了国内钢铁业发展。
五、提升中国铁矿石贸易定价主动权的应对建议
1.积极适应博弈周期变化。利用中非贸易合作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有利条件,加快资源战略步伐,寻求铁矿石资源合作新伙伴。
2.提高国内外铁矿石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铁矿石自产和境外开采铁矿石的力度,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
3.实现产业政策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等方式,解决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过度而无序的市场竞争局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布局,也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4.实施铁矿石来源多元化战略,开发第三方力量。发展与邻近俄罗斯、伊朗、越南等铁矿石资源丰富国家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黄天文.中国铁矿石贸易现状及展望[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11).
[2]刘宝发,王震,毛箭.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及其发展[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01).
[3]李杰.季度定价对中国铁矿石价格博弈模式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4] Kirk, William S. Chinas Emergence as the Worlds Leading Iron-ore-consuming Country[J].Minerals&Energy,2004,19(2):16-27.
作者簡介:玄立明(1980-01-14),男,汉,河北迁安,本科,经济师,设备技术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