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5-30 10:48杨慧敏
中国新通信 2015年2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范式

杨慧敏

【摘要】 本文分析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范式 动态课程 计算思维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puter basic knowledge teaching of non computer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paradigm;dynamic cour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高校输送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要求也逐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承担着为其他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才的重任,在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课。目前,有些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使教学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授课安排缺乏科学性

计算机基础教材在内容上能较全面地介绍计算机学科领域的概貌和它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部分。其中基础知识和网络两部分理论性较强,其它部分实践性较强。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存在对实践性强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章节重点讲授,理论性内容利用少量课时间简单讲解或要求学生自学的情况。这种授课方式的安排,使得学生在搞不清计算机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的情况下去学习如何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基本的对于问题的表述能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1.2新成果新技术应用迟缓

现有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发展缓慢。教材内容方面,传统的课程文本和实例设计,缺乏灵动性,约束了课堂活动的构建;教学环境是多媒体+实验室;教学方法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考核方式采用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证代考等等。

1.3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缺乏培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有大量问题用计算机科学知识解决。目前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言传、易于演示的程序化知识,忽视学生抽象、概括、整理习惯的培养,影响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不具备计算思维能力,学生在未知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够。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2.1移情效应和“工具”思想的主导

移情效应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自身知识和学习经验都比较丰富,对教材的学习方法也与学生不一样。在授课时会以自己的心理状态来推测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另外,计算机在企业及非营利性机构中多用来进行信息管理,是以“工具”的形式存在,用人单位往往强调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也这导致高校教学中重视课程的实践部分,忽视作为基础知识的理论部分。

2.2现有教学范式阻碍创新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历史已久,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理论等方面构建起已有的教学范式。在这个范式的禁锢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所有环节受到预设和控制。

2.3忽视课程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延续性

授课教师多对所授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先行课对后继课程开设的作用等问题不甚了解。而学生,由于类似的原因,认为这门课对自己专业学习和今后发展影响不大。在这样的“共识”下,教师和学生义务式地进行程序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计算思维的培养。

三、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

3.1遵循规律教好课程理论知识

计算机理论知识是课程开展的准备和必备知识,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对待这部分内容。

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避免移情效应。学期初,可以通过课堂互话或者入学测试,了解学生课程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把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认知心理会迅速发展,对问题的认知过程也发生改变:思维的独立性增强、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逐渐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师授课要遵循学生认知过程,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思维向独立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发展。

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兴趣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章节,是学生与该课程的接触点,它引导学生走进计算机世界,并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通过计算机术语和组成原理的学习,让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架构一台计算机,并幻想自己变成数据的幽灵,沿着计算机的线路被传递到各组件或参加运算或被存储,或等待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用计算机术语描述所知、所感,会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甚至相应学科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交流和技能实践奠定基础。

3.2 构建计算机基础动态课程

对于现有的教学范式,我们要同时接受和拒绝。首先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开发,要在保证内容能够反映学科概况的基础上,考虑体现课程的文化性、人文性、社会性和开课专业的专业性等,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方便构建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与课程的美好。计算机基础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职业能力提升,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支撑,以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作工具,实现教学范式创新。

3.3 把握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课程集”

要更好的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让他们学有所用,教师首先要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要把握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集”。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该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数据库理论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等可以视为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计算机课程集”。这个课程集中所有课程均以计算机为工具,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解决会计业务的能力。在这里,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思维导引课程。课程目标是激发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展示计算机学科概貌和知识结构,体现计算机软件的一般学习、应用方法。

明确这一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逐步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计算思维。例如,学生通过算法设计,体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问题的同时,领悟过程的严谨性,培养自己思维逻辑性和思维缜密的习惯。通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多种软件的操作,会逐渐掌握软件使用的一般方法等。学生的计算思维一旦形成,就掌握了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共处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未知世界的正确决策。

参 考 文 献

[1]闫红灿,张淑芬,付景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文化观与工具论[J].河南联合大学学报.2013,13(2):99-101

[2]陈小春.大学生计算机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D].江苏:扬州大学,2006

[3] 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4]洪龙.计算学科课程愿景的极小课程集[J].计算机教育.2010,2

[5]周怡,蔡永明,罗曼,郭穗勋,杨进.地方医药院校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4,19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