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2015-05-30 20:19薛舒平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薛舒平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数学教学语言要生活化,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真正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会使小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方程》时,为使学生感觉方程就在我们身边,我用一张被损坏的收款收据引出新知。这是一张购买了钢笔和墨水后开具的收据,上面标注了钢笔、墨水的单价和数量以及总金额。可是钢笔的单价却由于损坏已经看不到了。这时候,我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钢笔的单价。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情景,迅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利用算术方法得出了答案。可当我提示还有更好的方法时,学生们明显按奈不住了,都展现出了迫切的求知欲望。此时,我引出了《方程》这一新知,整堂课我都围绕这张损坏的收据进行,学生们兴致高昂,课堂教学效果甚佳。由此可见,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索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小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时候,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阿迪力江带了192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7元。问:他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阿迪力江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他还剩(92+3)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2-97=92+100-97,于是,对于192-97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再如,讲乘法、加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我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运算顺序告诉学生,如计算“6+8×3”时,我展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一个标价为6元的钢笔和标价为8元的书,问买一支钢笔和一本书一共是多少元?如果买一支钢笔和三本书,一共需多少钱?学生列式是5+8+8+8或5+8×3。讨论“5+8×3”怎样算?学生很容易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法则。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效果很好!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加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逐步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恰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于是我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牌情况,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60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3/5,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 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五、数学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再如:加减法教学时,我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例如:“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已经给25位同学分发了糖果,还有13位同学没有领到糖果,那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别买了12支铅笔,每只铅笔1.5元,那么妈妈买铅笔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生活化的训练例题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将例题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活行为中对数学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最终实现学习致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数学教学语言要生活化,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