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杨
摘 要:哈尔滨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来,松北区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地位,对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向江北拓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北跃”战略的“桥头堡”。松北区农业从传统的城郊型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势在必行。
关健词: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随着“北跃”战略的实施,松北区农业发展定位是以都市农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有机、安全农业,并聘请了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为松北区编制了《松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该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一带三区”,即:哈黑沿线一三产业联动带,万宝大道沿线现代农业核心区,万宝镇和乐业镇南部高端农业提升区以及对青山镇和乐业镇北部循环农业示范区。
1 松北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不足
1.1 城市扩张致耕地减少,产业发展滞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松北、松浦两镇以及万宝镇部分村屯已经逐步建设成城区或规划为城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大批出栏率高、效益好的奶牛、生猪和肉蛋鸡养殖场也逐年减少。目前,对青山、乐业和万宝镇三镇是松北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但三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普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较短、延伸缓慢。
1.2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欠账较多
目前全区农灌机电井只有75眼,灌排渠系15万延长米,排涝站6处,负担面积33万亩,30马力以上大中型农机保有量仅1244台套,其中农具698台(小型2764台),全区保护地面积只有5331亩,占总耕地面积不足1.2%。现有设施普遍存在落后、老化的问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没有打破。
1.3 产业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单一
全区现有40个牧业小区,其中规模较大的只有杏林、兴旺和完达山,其他基本上是以大户、合作社为主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种植业规模龙头企业少,现有133个种植业合作社,真正全面启动运转的也就十几个。全区只有五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难以全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种、养、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
1.4 科技创新程度不高,结构调整不明显
目前,松北区种植业基本上以玉米种植为主,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38.475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而且品种单一,大部分以先育335、吉单519为主,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较低,科技队伍尚不发达,科技贡献率低。
1.5 生态农业发展速度较慢
目前松北区农村依然是脏、乱、差情况比较突出,清洁能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全区应用太阳能路灯的村只有4个,沼气入户50户,大型沼气池3个,风能、生物质能的应用基本为零。农产品达标率低,全区44.8598万亩耕地,有机食品品牌认证只有6个,认证面积只有1.8万亩,绿色品牌认证10个(全部是畜产品),无公害品牌认证60个,44万亩。
1.6 农民素质低,增收渠道单一
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专业性、主动性较差,难以摆脱传统的农耕习俗,靠一产致富能力较弱,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 对松北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按照“依托都市、建设农村、服务都市、富裕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合作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的“八化”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推进工业资本反哺农业,城市资本投入农村,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局面,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1 转变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发展都市农业
结合将来松北区城市的发展,如何打造田园城市是摆在当前的一个大课题。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日本“城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即有城有田,积极发展城市间隙地农业。坚持“跳出松北建设松北”、“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在规划上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农业发展区域。比如,随着科技新城的发展以及万宝田园新市镇的建设,对拆迁涉及复垦的村屯以及可流转的土地,就可做为将来由主城区到新社区之间必经的城市间隙地,对原有的农业项目提档升级,对暂不开发的农田进行流转,进行节约化经营,努力打造风格各异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出一个即可市民观光休闲、又可在城市往来中欣赏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城市农业”区域。
2.2 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点、轴建设步伐
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松北区畜牧业产值已实现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但种植业优势产业单一,可进行大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将零散分布种植的玉米调整到对青、乐业西北部,以集中连片形式规划出玉米标准化生产区,离主城区较近的地区发展蔬菜、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设施园艺、露地经济作物等。万宝大道改造后,作为连接田园新社区和主城区以及将来的集中居住小区的交通干道,必将是市民观光驻足的休闲区域,在此打造一些休闲旅游观光点,进以形成极具旅游观光功能的农业生态旅游光产业带,可与各大旅游公司联系,设立市民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一日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一日游、市民农事体验一日游等多个旅游项目线路。通过以上多项目建设,形成点、轴结合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带。
2.3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大量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逐步确立松北区全市农业科技中心的地位,努力将松北区打造成为示范全市、辐射全省的现代农业展示窗口。借助现有省、市农科院项目建设的科技优势,完善基层农业推广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科技服务功能,将复杂高新的生产技术简化成“傻瓜型”技术,便于农民吸收应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广泛推广,实现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2.4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松北区建设的每一个农业产业化企业,都是一个具有生产、加工、销售、展示功能的亮点工程。
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2.5 依托工业园区及物流园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外向型发展
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和松北区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位优势,面向国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可采取以下运作方式。一是招商引进大型国际企业,出台土地、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优惠政策,瞄准“世界500强”农业企业,吸引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发展潜力的国外企业进驻对青工业园区,或在松北区其他镇建立生产基地,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开发优质创汇农产品。二是支持鼓励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协会、农民大户等按国际标注生产,逐步走上具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外向型农业道路,建立起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符合国际规范、有利于双向农业技术交流的运行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润恒物流园区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松北区农产品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的市场占有份额。四是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入松北区各镇,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充分体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特征。
2.6 打造六大主题农业公园
按照松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今后5到10年,松北区将着力打造“农业科技、黑土稻香、乐业花乡、北国牧场、江北粮仓、松北湿地”六大农业主题片区,充分体现了都市农业功能,既充当城市的藩篱和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无限度扩张和摊大饼式的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并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市民与农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发挥教育功能。按照松北区田园城市发展要求,都市农业区域划分,着重在六大主题片区内先行建设主题农业公园。一是通过项目组装,将万宝大道两侧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展示公园。二是通过政府投入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发展,企业市场运作,以标准化水稻育秧、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现代化加工等方式,在万宝镇大亮子、后成等村打造“黑土稻香”农业公园,吸引人们驻足观光现代农业、坐车欣赏稻浪飘香。三是政府投入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或多个企业市场化运作,在乐业镇庆丰村打造以花卉、苗木生产为主的“乐业花乡”农业公园。四是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招商企业市场化运作,以发展特色养殖、建大型休闲牧场、建规模化养殖小区等形式,在乐业镇将军、阳光、对青山镇胜利、建设等村打造远观牧场养殖、近赏草原风光,有点有面的“北国牧场”农业公园。五是通过政府投入、项目带动等方式,以龙头企业基地生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种植大户等为生产主体,突出粮食生产的品质特色、品种特色、品牌特色,在对青山镇薄荷等村、乐业镇兴旺等村打造以规模化、集约化玉米、水稻种植为主、满足城市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江北粮仓”农业公园。六是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探索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机制,整合现有水产养殖资源,打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自然秀丽滨水景观、绿色生态翠湖湿地的农业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