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要:通过讨论设计与当代生活,思考归纳出四个特点,一是当代的设计应分为域内外两个方面,二是设计一定程度是旧物的更新,三是当代设计具有沟通的特点,四是设计应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创造的过程。关键词:设计 本质 域 更新 沟通 发现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52-002
设计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连大师原研哉一生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答案。学习设计已久,反而愈加迷惑于这个问题。而如果向外寻找答案,又会发现这是个有许多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观点。对设计本质的解释之多,反映了设计领域里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设计的职业范畴拓展了,另一方面,又找不到自己设计职业范畴的核心教学理念。”换言之,有一些核心的东西,从自包豪斯之后就不确定了。
这个核心的东西,就是设计的本质。在文中,对于设计本质的讨论集中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一方面,根据何人可教授的观点,设计自远古人们使用工具时就开始了,那么设计的本质一定涉及到历史、地域和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设计本质的需要更多的篇幅和见识:另外一方面,在今天设计的环境里,设计进入到了很多领域,很多领域都在谈论设计思维,然而时代的特征——信息使得设计理论变得非常多样化,设计理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生发,当初包豪斯的理论已经不能够指导今天的设计了。设计领域里核心的东西缺失。因此,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做出的一些尝试。探讨在今天这个环境下的设计的核心和本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优秀的讨论和见解的抒发。
当代设计的本质,以我之见,应该分为四个方面来讨论,而其中域内域外这个方面,又有两个小的方面相区别:
一 域内的设计和域外的设计
彼得,多默写道,设计可以分为界限之上的设计和界限之下的设计。界限之上的设计是可以公开讨论的,界限之下的则不然,比如军事物品的设计。这说明设计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分出不同环境下的设计概念。设计也不只存在于受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和受过审美培养的观众。设计这件事可以分为域内和域外两个方面来看待。
域内的设计,是指商业环境里的设计。设计在这个环境里以创造价值为本,这个价值可能是指功能的、品牌的增值,然而这个价值最终都指向利润。但是在中国的文化和思想里,和钱有关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灰色的,不太高尚的存在。所以设计师身处这个商业环境,会陷入一种无解的矛盾中:,因为卖得好所以做这样的或那样的设计,还是因为这样设计或那样设计所以卖得好?内心深处那浪漫的人文情怀常常备受煎熬。
域外的设计,是指每一个人为美好、满意的生活所做的每一次努力,是人从本能、性情的层面上改变生活。这可能是调整了沙发的位置,也可能是改变了以往游戏的玩法,还可能是从外面带回秋天缤纷的树叶,感叹气候之美,寄寓个人情怀和思考。域外里的设计,人的本能和意欲是内在动力。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都是自己或他人的观者和使用者。设计是作为审美本能存在于基因里。工业革命只是现代设计的开端。而从我们的祖先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开始,从第一把石刀、第一根骨针、第一串贝壳项链、第一个盛水的器具开始,设计就开始了。
与此相比,域内的设计相对狭窄,而且限制了人们的视线。但人们无需沮丧。设计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它只是在商业环境里转了一圈。
二 更新——从古至今
设计产生于人,服务于人,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人的需求和愿望的。千百年来,人的需求似乎看起来多种多样,然而马斯洛的需求原则基本概括了人的需求类别。这意味着,即是沧海桑田的变化,人的本质变化得缓慢。设计于人,是在用新的技术、美学和哲学来解释同一件物品,同一个需求。人的本质和本质上的需求,如同苍天大树,随着时代(季节)的变化而荣枯,设计只是这大树上因此而生长出来的枝干和树叶,有时候还会有一些闪耀着思考光芒的花朵(经典设计)。
“我觉得创造陌生物的努力就是创造性的核心,从而引领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原研哉所说的“理解”,就是事物的陌生化,通過再设计让“此物变得崭新而不同,就如同我刚刚初次遇见它一样。”再设计的核心即是陌生化。由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基本不变,周遭的事物都是某种形式上的再设计,再设计就是将熟悉的需求,通过新的思考方式“更新”。这思考方式依据此时此地此刻的文化、地域和时代的特点而不同。时代在改变前进,新的思考方式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出现,设计因此更新,世界因此永远会变得“陌生”。而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核”——需求,基本不变。例如沙袋椅,相对于过去圈椅,胡床,都是坐的工具。即是时代不同,但是人们同样有“坐”的需求。只是人们在坐的动作上做的事情和代表的意义不同了。
更新不是翻新,而是根据时代和环境进行物品的重新思考,是原系统上的进步和完善。另一类是过去不曾出现的东西,比如有椅子的时代之于无椅子的时代,有手机之于烽火传递信息的时代。有些东西因为技术的进步看起来是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是究其根本,技术的背后是人们本质的需求。比如电脑,是传递信息和学习的工具(乔布斯),过去人们仍然需要传递信息,仍然需要学习。只是方式不一样。因为技术的原因,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然而本质上的需求不变。‘1人类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陪伴的需求,被认同的需求和被爱的需求,这些都是未被科技改变的人类永恒的需求。”
设计的本质,是人的本质需求的反映,人本质上的需要,衣食住行,爱,尊重,认同,归属感等,通过一个时代的设计展现出来了。古人“字如其人”、“见文如见人”的说法,同样的,见设计亦如见人—一这个“人”,不仅仅是设计师,还有几乎所有的使用人群。
三 沟通……当代设计的主要特点
这是一个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互联网促使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信息意味着沟通。当代文化鼓励人们沟通和大声表达。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今天的设计,究其本质,是信息的设计。设计已行进到“沟通”的层面上。互联网的存在,虽说缩小了全世界的距离,但另一方面也阻隔了近在咫尺的人们的交流。人们更希望通过机器来交流表达。设计在造型和色彩之外,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沟通的层面——机器和人的沟通,并且参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准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环境里,设计师最应做的不是信息的组合和累积,而是简化。众多没有经过组织、管理和思考的信息,只是毫无意义的数据。设计做的,是delete,留下空白,引发思考,让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完成情境的建立。
最高明的设计,能够让手中的物品做出倾听的态度,它提出问题,思考在人们。如果人们能够回馈问题,物体能再次给出引导,这便达成沟通的目的了。
四 设计的本质是发现,而不是创造。
大多數时候人们解释设计,会说这是一个创造的活动,“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会不自觉带有一点狂妄的色彩。
但是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它们都在那里,在数里面。一种美好的排列组合,只是众多排列组合中的一种;一种色彩,只是无数CMYK值中的一个;一个合适的沟通方式,只是人类交往历史的千万分之一而已。
一定程度上,设计师是将产品设计成某种更贴合人性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说人们在生活中都下意识地在寻找合拍的人,设计的物品亦如此——尝试着和特定的人群“合拍”。这种合拍,是通过寻找相似性来达到。
因此不管是选择了一种在数的世界中存在的形式,还是尽可能从内容上贴合人们的本质需求,设计不能是创造出了一样物品。它只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美的,合适的东西本来就在那里,不是无中生有。“不要说我找到了真理,只说我找到了一条真理,不要说我找到了灵魂的道路,只说我遇见了灵魂在我的道路上行走,因为灵魂在一切道路上行走,灵魂如同一朵千瓣的莲花,自己开放着。”
结语
总的说来,设计的本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看,(1)设计的本质因域的区分而不同,或许只有将视线扩展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这个时代所缺失的设计的哲学。(2)设计是对人的本质需求的更新。(3)设计是将信息整合理解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4)设计是一种发现的过程,不是由无生有的创造过程。
以设计为职业的人,应当在看到商业环境之外的设计、利润和批量生产之外的设计,以及设计背后人类本质的、几乎不曾变化的需要,并且在有限的五感之外,思考信息和沟通的真谛,以谦逊的态度追寻设计之真理。由此,设计这一学科也许就能够逐渐生成自己的“核心理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