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2015-05-30 14:43:07余红
求知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余红

摘 要: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朗读现状呈现出学生不愿读、教师不重视的尴尬境地。本文在深入分析朗读困境的原因后,对如何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和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提出解决方法,试图从根本上扭转朗读教学偏离文本阅读的趋势。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一、现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朗读兴趣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性的阅读。

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朗读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课堂上不愿读。每当老师提出朗读要求时,他们有的只是动动嘴唇,完全是滥竽充数;有的像小和尚念经似的唱读,听得让人昏昏欲睡;而有的扯着嗓子喊读,声音震耳欲聋。但是这些朗读仅仅是机械地读完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从心底里热爱朗读、喜欢朗读。

(2)课后朗读任务完成不认真。有些时候语文老师会布置课后朗读的作业,可是学生一点也不重视,匆匆地扫一下课本就当读完了。如果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学生也只会应付一下,朗读课文时毫无感情可言。

这种对朗读提不起兴趣的现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课堂上提不起朗读的兴趣,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主动朗读自然是难上加难了。

2.教师不够重视朗读

(1) 教师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较少。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认识很容易,要做到却很难。所以现在的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其具体表现在几点:①课堂时间给了字、词、句。大多数语文教学模式还是重视文章的字、词、句,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组词、运用,学习课文中好的描写方式并模仿,理解句子的深刻意思。②课堂时间给了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这个阶段,老师会用少量的时间让学生齐读课文,或者是讲到那些深切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教师会给予一些指导,让学生大声地朗读。但这些时间用于提高朗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③课堂时间给了老师提问。还有一部分时间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所占领,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是与提高阅读能力紧密相连的,但殊不知,朗读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2)学生很少进行课外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听说写,给学生朗读的机会相对较少,重点下工夫指导的就更少了。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家长和学生也忽视朗读,学生不会主动地去了解课外书籍,去朗读课外读物。对于学生的朗读水平,家长也不会在乎,也不会关心,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只重视家庭作业。因此教师对朗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朗读教学这重要的一块出现了非常让人难过的荒芜现状。

二、解决朗读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缺乏朗读兴趣,所以才会机械化地朗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用心去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很多种方法。

(1)做好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如果较好地运用了示范的作用,那么他们的朗读能力将会有跨越性的提高。示范有很多种,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是教师亲自读,学生听,教师作示范。但是这种方式对教师的朗读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自身达不到高要求,就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师具有了优秀的朗读水平,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朗读水平才能有更好的突破。

所以,更好的范读形式就是运用较专业的语音音频,让学生认真倾听,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方法。五年级的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就运用了音频朗读。在朗诵者富有磁性的声音中,学生陶醉于草原美丽的景色。最后轮到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读到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时候,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内心所包含的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用好工具。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在朗读的时候融入一些其他的素材,比如说音乐、插图等,运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更上一层楼”。语文学习中,古诗文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一类文体。太晦涩、太难懂的古诗文学生读的时候更是了无生趣。但是如果在朗读古诗文的时候,给学生配上乐,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课文里的古诗词,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齐、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的特点,好似高山流水。

在教学古诗时,如配乐读,可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知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而且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的。配乐读,一是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二是学生会更注重朗读的技巧。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读出文章的旋律美。除了配乐,插图也是不错的选择,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3)多用表扬。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学生更是不例外。要想学生对朗读有更高的兴趣,那么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后,一定要给出适当的评价,多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敢读,敢大声读,从而爱上朗读。

“你真棒!”“你读得真好!”“很流利,很有感情!”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表扬语句。当然,多用表扬,不代表不批评,对于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是要指出来的,只是在指出学生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指出的方式,批评的话语要温和一点,委婉一点。

2.教师要加强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朗读能力强不强对语文的学习影响不大,其实,这个是不正确的。朗读对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可以加强对课文的词句篇章的理解,有助于他们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朗读重视起来,去用心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时间还给学生。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拿到一篇未读过的生课文,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让学生把字句读准,停顿得当。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不重复,这样反复读几篇,便由不熟到熟,由不流畅到流畅,这是朗读的基本功。熟读的过程又是感知的过程,是经常练眼、练口、练脑、练耳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桥梁。多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堂朗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够持久爱转移等特点, 因此朗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朗读活动中全面提高朗读效果。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积极性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有哪些朗读技巧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首先,朗读的指导要关注细节。教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课文《阳光》的时候,学生在朗读“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这句话时,读得非常慢,全班每个字都拖得长长的尾音。于是我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跳”这个字,问他们“跳”这个动作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他们回答是慢。我接着问,那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节奏呢?太阳跳进我家,我该是什么心情呢?最后,学生明白了,要用活泼的语气、快乐的心情读这么一句话。

其次,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第一,把握全文主体情境基调。人教版六年级课文《月光曲》,是一篇非常有情境的课文,全文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宁静的,将贝多芬“听到对话——走进茅屋——弹奏乐曲——创作《月光曲》”作为朗读主线,学生把握这一情境基调,那么在朗读的时候,自然能够品味出其中的轻柔和舒缓。第二,做动作融入情境。例如,当读到“清晨,推开门一看,呵,好大的雪啊”这句话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推开门”的动作,然后“一看”,接着再感慨“呵,好大的雪啊”。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融入情境,那么,学生在读的时候,内心的惊讶和激动之情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第三,运用直观的教具。除了利用我们自身的动作、表情,还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比如说,拍几张照片,做个ppt,利用插图、配乐、视频等。这些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字的体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情境。

最后,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朗读不能停在表面,只有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觉。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感情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能够挖掘出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要善于“解读”。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解读”课文。人教版六年级的《养花》,它的中心句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虽然表面上是表现老舍对养花的喜爱,但内在突出的更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当老师帮助学生解读出这一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学生更能在朗读中读出真挚的情感来。第二,合理运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具有浓厚感情的文章,文章中的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初读文本学生都能体会这一感情基调,那么教师要做的是合理运用这种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将内心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在朗读声中表达出来。

总之,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读起课文来才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提高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横岗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8:24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8:32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