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云 张鹏
摘 要:危重症医学主要服务于急性、危及生命等危重患者,其可提供生命支持及医疗照顾,该领域包括众多科学知识,其发展也是面临诸多挑战。该文对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关键词:重症医学 多学科协作管理 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098-02
1 重症医学概述
危重病医学始于ICU,这也是危重病医学临床医疗及教学与科研主要基地,主要是监测危重病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确保其重要器官功能,有效协调各个器官之间的平衡,预防高危患者序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2 国内ICU组织管理现状
2.1 国内ICU组织管理发展历程
国内ICU组织管理现状分析,主要是组织模式方面,由于各大医院均构建了ICU,也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着眼于ICU发展历程可得,此方面发展主要是三种组织模式,包括专科ICU,主要附属于某个专科,对本专科问题具备极强处理能力,属于专科治疗高级时期,却没有专科以外相关诊治技术。综合ICU则直接属于医院管辖,是独立科室且跨专业,面向于全院集中式ICU,接收医院各科危重患者,且善于多器官功能损害连续检测及其生命支持,这充分克服了专科分割所存在的问题,但其专科诊治技术较弱。部分综合ICU是基于专科ICU及综合ICU而发展的,通过多个临近专科联合构建的,因为专科ICU或综合ICU这两者总体上并不完善,这时则基于团队协作方式,将综合ICU及专科ICU以信息技术方式有效结合,这样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绿色医疗服务。
2.2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患者感染问题是长时间以来困扰医学界的重大难题,可以说是和病原微生物在不断斗争。重症医学产生之前,则抗感染治疗仅是持续性运用高级及广谱和大剂量药物去抑制致病菌,却也是众多患者被感染折磨而死,药敏实验结果更是在不断提示敏感抗生素很难控制。或者是长时间以来,使用抗生素使得患者耐药菌逐渐被筛选,超级细菌引起全球恐慌,同时侵袭性真菌感染亦是不断升高,很多难以控制的感染问题均需重症医学方面的控制。
2.3 感染防控
選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可谓是ICU的主要一个难题,这方面方法及目标已进入抗菌药物及人体和病原微生物来严格确定用药方案,随着科学技术及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药物已被引进ICU,同时其相关因素亦被医学界所重视。比如,年龄及器官功能水平和药物相互作用,加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的影响。随着抗感染理念的持续创新,众多危重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也逐渐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亦可合理控制临床抗生素的滥用。这方面也包括多重耐药及广泛耐药与泛耐药细菌,加上抗菌药物的不断使用,细菌耐药性更是在不断加强。不过这方面研究根本不能适应临川需求,再者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血症及其他形式念珠菌病,可以说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2.4 心肺脑复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CPCR技术更是不断完善,最新版指南对早期抢救程序进行了更改,同时也增强了胸外心脏按压CAB程序,这些均得到了诸多循证医学支持,并且对按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新型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也得到更多循证医学支持。呼吸末期二氧化碳检测,这主要应用在CPCR中,体现在CPCR质量及自主循环恢复与预后等评估预测。CPCR亦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心脏骤停之后从低温治疗开始,不过其间开始时机及持续时间和治疗方法等问题还在持续研究。
2.5 急性肾损伤
有文献描述急性肾损伤主要是以外科及产科和创伤为主,不过近年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出现了很多变化,该病病因逐渐转为内科因素。
2.6 容量管理及血流动力学
容量管理可谓是医学界最关注的一个热点,比如补液及适宜的补液量等问题均是临床上一直关注的问题,同时亦有充足资料证明不得当的容量使得患者死亡率更高。着眼于最初心率及血液监测和补液试验等,乃至当下的指导性治疗,这些都体现了医学工程学的治疗技术发展。但血流动力学已开始着眼于监测技术方面发展。不过血流动力学目标性治疗还需大量循证医学对此进行验证,当下的各种指导性目标仍存在诸多问题。
3 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模式探析
3.1 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分析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知识信息飞速增加,这也导致社会各项分工逐渐细化,医院中的专科更是不断专业化。社会进步及生活方式变化导致人类疾病类型出现了颠覆性变化,并且医学模式更是从单一化生物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时则要求医生将患者看作总体系统,运用全科知识技能处理医学问题。
3.2 多学科协作模式内涵
MDT属于国际上所提出的新型医学模式,其主要是为了使得个体式及经验式和医疗模式转为现代化小组协作和决策式,利用各个专科技术特长以处理ICU中共性疑难问题,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其间沟通及协作,实现全面专业化及诊治策略科学化和医疗资源整合配置科学化,这样可达到技术优势互补及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系统,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及亚专业水平。
3.3 多学科协作模式分类
多学科协作模式可分为:固定多学科诊疗中心,于专科抽调2名医生参与,主要是内外妇儿和影像与营养,加上心理及精神专科医师;松散多学科诊疗中心,这主要是指定负责人1名,剩下的为专科组成,包括1名医生兼职参与和诊疗,这往往是经由各个专科住院总医生,且应为负责会诊的医生兼任,这也就是于不增加人员时进行多学科总体诊疗模式。
3.4 多学科总体诊疗工作模式
急性及危重症患者于多学科协作中心指导下,其专科医生进行详细诊断及治疗,同时务必快速反应紧急治疗策略;每周展开复杂疑难病例处理讨论,按照病情变化及时更换患者治疗方案;按照患者持续转变的需求,其主治医生应于任何时间及时邀请多学科小组协助。
3.5 重症医学MDT管理模式建立
着眼于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特征,进行了重症医学MDT管理模式建立,其组织结构表明了各个部分排列顺序及空间位置和聚散状态,加上其间联系方式和各个要素间互相关系的模式,这也是总体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构架。组织结构应组织所有人员实现共同的目标,使其于管理工作中分工协作,于其职务范围及责任和权利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可谓是职权责这三个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主要是为了达到组织共同战略目标,从而展开分工协作的一种体系。注重其间角色定位:MDT-ICU组织日常经由1名专职ICU主任负责,MDT-ICU团队中专家组属MDT核心人员,其间协调员专门负责协调联络工作,这几个方面有利于指导团队成员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从而努力完成且提升效率及成员满意度。经过价值观共享及目标实现等方式,了解团队主要意图,这样可有效提升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以便提升成员忠诚度。
4 结语
危重病醫学属于现代化医学发展下所产生的关键学科,其主要是于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出现,或是这方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跨学科及跨专业的学科。文章就重症医学进行了详细概述,基于国内ICU组织管理现状,进行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模式探析,主要是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内涵、多学科协作模式分类、多学科总体诊疗工作模式、重症医学MDT管理模式建立,以期提升国内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水平。文章就重症医学进行了概述,对国内ICU组织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层分析,包括国内ICU组织管理发展历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感染防控、心肺脑复苏、急性肾损伤、容量管理及血流动力学,基于此分析了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模式,主要是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内涵、多学科协作模式分类、多学科总体诊疗工作模式、重症医学MDT管理模式建立,以期提升国内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构建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祥忠,徐绸.重症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设想[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10(2):385-386.
[2] 何远学,郭五娟,韩丽珍.综合性医院多学科协作会诊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J].海南医学,2015(21):3250-3253.
[3] 张银娟,杨国士,陈珏,等.综合性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8):71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