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
【摘要】小学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怎样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科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 优化 提高效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引领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合理设计教师活动与学生实践活动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老师教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是“积极”地教,学生是“消极”地学,如“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即可为证。历史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当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相比之所以要发生变化,正是因为人们发现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关系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只注重教师的“教”或只注重学生的“学”,那都不是完整的教学也不是科学的教学。有一幅漫画很贴切地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只大青蛙在给小青蛙们上课,内容是如何捕捉昆虫,大青蛙在滔滔不绝地讲解方法一、二、三······,小青蛙们在下面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突然一只飞蛾从窗外飞来,其中一只小青蛙立刻跳起来去捕捉这只飞蛾,于是大青蛙大怒,一声断喝“给我出去,上课不认真听讲”。其实那只小青蛙正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关于如何捕实昆虫的这一教学活动之中。设想一下,即使小青蛙能把大青蛙讲解过的方法倒背如流而不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同样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那么无论教学过程是多么的严谨连贯,知识讲解得多么清晰透彻,那终究是纸上谈兵,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可贵的是,新课程在内容编排中很好地处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多教学素材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完成。比如:学习固体压强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当两手指稍微用力压铅笔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压在尖的一端的手指更痛,且压力越大感觉越痛。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体验一边观察一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和受力面积也有关。有了师生的这种互动,压强概念的得出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二、巧妙诱导学生课堂质疑,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诱因。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探究精神作为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积极质疑是其探究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体现。鉴于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可能仅有探究的欲望,但缺少持之以恒的探究习惯。小学科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考虑科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善于抓住教学内容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和科学知识的探究点,给学生创设生疑、解疑、释疑的环境和空间,把学生关于教学问题的课堂质疑发展为积极主动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了“热的传递”一节后,我们出示这样的材料:冬天的时候滴水成冰,农民王大爷推着车去城里卖馒头,他用厚厚的棉被将馒头包得的严严实实。从家里到城里的市场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尽管天气寒冷,但到市场的时候,棉被里的馒头依然热乎乎的。结合上述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就传热和保温话题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很感新鲜,对于等够自己提出问题热情高涨,很快提出了①为什么棉衣具有保温作用。②具有保温作用的材料具备什么特点。③我们经常接触的保温材料有哪些。④热量散失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前提下组织教学探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经常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生疑、设疑、释疑的好习惯,形成积极探究的兴趣心理。
三、抛砖引玉,培养创新精神
当学生经历了科学过程的探讨后,在他们头脑中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论,双手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所以,他们有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希望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这时,教师应让学生把努力的学习成果尽情地表达与展示,让他们感受成功,感受创新的威风。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创新也变得五花八门了,我们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激发他们课后的后续活动。
在教学中,我用声象并举的媒体技术展示代替了语言,从最贴近学生生活喜爱的玩具入手,展示“汽枪管发射子弹过程”,随着“砰”的一声,子弹从弹口飞射出去的一刻,学生的创新火花也迸发了出来,其中,有玩具的创想:坦克车、升空火箭、玩具轨道火车……有贴近生活的实例:救生圈、蹦蹦床、气筒、喷雾器、汽车门……更有学生感兴趣的军事上的运用与创想:鱼雷、汽垫船、定程飞镖、定时炸弹……我一面搜索着电脑中存入的限有压缩空气实例(汽垫船与鱼雷),让他们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一面感叹着学生脑袋中更多的潜在的未来的科学技术。他们好像在与电脑开展精彩的比赛,电脑展示一个应用,他们有能力想出更多的应用。他们的创新兴趣越来越浓,创新胆量越来越大,这正激发了他们课后的续研究活动。虽然他们有的还做不出,但科学启蒙的任务不应该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成果提出过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这种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胆量。
总之,《科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挑战。相信《科学》新课程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素凤. 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3年87期
[2]章文武. 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