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圣奇
摘要:某机组在启动加负荷过程中,运行人员为快速增负荷,缩短启动时间,误将主蒸汽压力调整过高,导致高调门快速关小,机组负荷大幅波动。本文以卸荷阀动作原理以及高调门流量特性为基点,从事件发展先后顺序,全过程深度剖析此次高调门异常动作原因。
关键词:主蒸汽压力、卸荷阀、流量特性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9(b)-0000-00
引言
某电厂1号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1号汽轮机机组启动期间,运行人员为快速并网并提高机组负荷,机组负荷226MW,锅炉四台磨煤机运行,主汽压力22.1MPa,调节级压力6.5MPa,机组主控处于手动控制状态,DEH为单阀控制方式,各高调门指令及开度均为20%左右,突然1至4号高调门先后快速关至12%左右,机组负荷大幅波动,18时34分调门开度突然迅速恢复,机组负荷恢复。
此次调门异常动作引起电厂高度重视,专门组织设备专工以及电力研究院技术人员研究讨论,以下为该事件全过程分析。
1 调门异常动作前机组主要参数
1号汽轮机高调门动作前,发电机功率224.12MW,主蒸汽要阿里22.16 MPa,调节级压力6.48 MPa,1~4号调门开度分别为19.85%、20.29%、20.35%和20.35%。
2 调门异常动作第1阶段
时间:2015年,10月26日,18:19:19~18:21:01
现象:
(1)1~4号调门分别从从18:19:19、18:20:06、18:19:26和18:19:41开始突然快速关小,并稳定在12%左右。
(2)发电机负荷降为零;主汽压持续升高,最高升至28.8MPa。
(3)由于高调门突然关小,DEH迅速做出反应,调整高调门伺服阀输入电流,发出开调门信号,但在第1阶段调门无法打开。
原因分析:
(1)高调阀两端主蒸汽压力和调节级压力偏差过大(压差为15.7 MPa),同时调门开度都维持在20%左右,巨大的蒸汽下压力作用于调节阀阀芯,通过杠杆结构作用于油动机下油缸内EH油,油压传递至卸荷阀先导阀芯,最终克服先导阀芯弹簧作用力,开启先导阀,EH油通过阻尼孔至先导阀,流向回油管路,阻尼孔导致杯型滑阀上部压力降低,上下压差使杯型滑阀上移,并最终打开卸荷阀卸油通道,调门迅速关小。
卸荷阀作用原理图如图1[1]。
(2)阻尼孔导致杯型滑阀上部压力降低后,先导阀芯前压力同时降低,在弹簧作用下,先导阀复原,EH油不再通过阻尼孔流动,导致杯型滑阀上下部分油压相同,杯型滑阀下移复原,阻断卸油通道。
(3)调门迅速关小并稳定后,主蒸汽压力继续上升,在阀芯的蒸汽下压力作用下,伺服阀虽然接受正向电流,不能实现下油缸充油过程,高调阀无法打开[3]。
3 调门异常动作第2阶段
时间:2015年,10月26日,18:21:02-18:34:00
现象:
发电机功率为零后,经历157秒,功率重新上升,最高至113.4MW,过程持续134秒后发电机功率降为零;又重新经历167秒,功率上升,最高至76.2MW,过程持续149秒后发电机功率降为零。
上述两个过程如图2所示。
原因分析:
(1)高调阀在10~15%之间存在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拐点,拐点前后流量特性曲线斜率急剧变化,此时1~4号高调门均处在拐点附近,拐点前后流量变化明显[4]。
同时,高压蒸汽对阀芯和阀杆产生类似卡门涡街效应,高调门开度产生156~167秒的准周期性变化,也即156~167秒后在蒸汽作用力下调门开度跨越流量特性拐点,汽轮机进汽量增大,发电机功率上升。
同时在经历134~149的另外一个准周期后,调门开度重回流量特性拐点范围内,汽轮机进汽量显著减小,发电机出力为零,甚至逆功率。
(2)发电机重新带负荷过程,电厂原先怀疑为高加内部饱和水汽化所致,通过分析,排除该可能性:
首先,高加内部汽化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使得发电机发出约113.4MW功率,其次,该过程发电机功率呈现两次上升过程,而高加汽化过程不会停歇,最后,发电机负荷上升过程,高加进汽压力和调节级压力同步升高,同时高加出水温度也同步升高,只能是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和1、2、3号高加,导致给水温度升高。因而排除高加汽化导致发电机重新带负荷的可能性。
4 调门异常动作第3阶段
时间:2015年,10月26日,18:34:01开始
现象:
主蒸汽继续降低至16.2MPa,调门突然开启,发电机负荷升高;
原因分析:
(1)首先,仍然是卡门涡街效应,经历167秒准周期后,此时主蒸汽压力已经降低至16.2MPa,调门开度越过流量特新拐点,汽轮机进汽量增大,调节级压力升高,主蒸汽压力绝对值和调阀前后压差下降使得蒸汽下压力大幅降低,EH油重新进入下油缸,调节阀打开。
5 结论
(1)此次调门异常动作主要原因为运行人员未按照运行规程中,关于机组启动运行参数要求,导致主蒸汽压力严重偏大。
(2)汽轮机控制油系统高调门卸荷阀,在危急遮断系统未动作情况下,仍可能发生卸油,关键原因在于卸荷阀内部油压超标,导致卸荷阀被动卸油。
(3)汽轮机高调门卸荷阀先导阀芯设计而言,建议将该针形阀和对应弹簧设计余量加大,考虑由于机组偏离设计参数的恶劣情况下不发生误动。
参考文献
[1] 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电站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4-29.
[2]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说明书,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
[3] 郑展友.汽轮机高压调节汽阀提升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对策[J].工业技术,2006,25:14.
[4] 周长伟,朱晓静,宋绍伟.汽轮机高压调门函数设置与流量特性的匹配[J].发电设备,2012,26[6]: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