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教育于高中数学教学中

2015-05-30 09:34:43杨瑞祥
科技资讯 2015年2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数学

杨瑞祥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引用史实、在揭示数学规律中和在知识迁移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开展德育教育;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活动中和通过教师示范等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要通过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实现高中数学学科之教育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高中 德育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109-02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天职应做到教书与育人两者兼顾,这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学科教师,要将数学这一课程看成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理学科学,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为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寓德育教育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1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开展德育教育

精美的语言和文字描述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教材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在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挖掘并获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德育教育内容、信息和素材,通过融合、渗透等巧妙的方式和途径,将德育教育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融于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既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遵循了传统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材作为综合性载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统一起来,以良好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完成知识掌握和德育教育的目的。

1.1 引用史实开展德育教育

从古至今数学学科得到长足发展,中国数学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通过引用史实材料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科学讲科学的风尚。

1.2 在揭示数学规律中开展德育教育

数学存在许多已知与未知,直观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数学方法中有时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的理学学科。例如待定系数是已知与未知的盾转化过程的良好反映,数形结合是直观与抽象联系的有力揭示,数学归纳法说明了认知事物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揭示数学规律这一过程,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1.3 在知识迁移中开展德育教育

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思维性和迁移性,通过知识的迁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较好地开展德育教育,使之摒弃一些错误的道德认识和观点,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教学技术和艺术,使德育教育合理地融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只靠老师口头传授数学中的规律和定律,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必须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共同讨论、思考和总结,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等能力,从而较好地完成单元授课目标。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和别人的学习负责,通过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会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小组的成功学习才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2.1 在创设情境中开展德育教育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密度较大、独立性较强,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难题,此时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可能置之不理,有的学生可能迎难而上,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钻研和探索来解决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有效解决难题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情境良好有效,往往感召力强大,这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并集中精力,达到刺激思维,激励迎难而上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成功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启发和诱导学生尝试和探索每一个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自信心,使之体验到每次成功的愉悦,失败后要进行经验总结,这样学生才有敢于和乐于参与的信心和自觉性。其次,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得轻视和鄙视学生,认识到每一名学生均有可塑性。另外,要以真实感人的数学家或成功数学名人或身边成绩优异者的故事为榜样,以他们的事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要具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应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通过榜样作用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热情、激情和活力。可见,教师要通过榜样的事迹获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够学好并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向师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 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如前所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合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团队协作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德才兼备。

2.3 通过教师示范开展德育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及其传授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师德,即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一言一行、外表气质性格等都时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学理念,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教师更要做到举止端庄大方,语言礼貌文明,做事实事求是,具备良好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来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3 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德育因素,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同时,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教学的德育教育,还应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社区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鼓励和指导学生动脑编应用题,最终解决问题,使之体会到成功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思维、行为规范、课外学习等能力,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真正做到了寓德育教育于学习和实践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具有良好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教育,熏陶学生的情感。寓德育教育于高中数学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一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寓德育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教学内容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厚芳.高中数学与德育工作结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67-268.

[2] 李燕.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6):193.

[3] 郑波.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138-13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数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2:53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5:21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57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