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
摘要:审计内容广泛、审计对象复杂、审计对象有意遮掩、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方法有缺陷、审计环境复杂是造成审计风险发生的主因,审计机构可通过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加以应对,继而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危害。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审计风险防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式越来越复杂,对审计机构提出较高的要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时有发生,既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机构权威性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本文首先分析了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接着论述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1.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1.1审计内容广泛、审计对象复杂
审计内容广泛、审计对象复杂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审计法》,审计对象及内容有:国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有企业的损益、负债、资产;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贷款、援助的财务收支;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决算和执行情况;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受政府委托的公益组织、政府部门管理的社会捐赠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有关资金、基金的财务收支;其他法律法规授权审计机关审计对象及内容[1]。
1.2审计对象有意遮掩
部分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理财不遵守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不能有效遏制胡支乱花、铺张浪费的现象,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贪污公款,为了避免在审计时被发现,这些审计对象有意遮掩重要的信息和资料,向审计人员提供不全、不真实、不重要的数据和资料,企图蒙混过关。审计对象是形成审计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审计对象有意遮掩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难度和风险,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才能给出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而单纯地依靠审计人员提供的治疗和数据做出的审计结论必然与事实不符,不仅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还会给单位甚至是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也让犯罪份子有可乘之机。
1.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涉及财务、财政、计算机、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必要了解并掌握所涉及的知识,所以说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2]。此外,审计也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其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而专业的判断是常年累月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如果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不高,审计工作极容易出现失误,继而形成审计风险。受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审计人员的培养体系并不完善,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部分审计人员既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不能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自行其是,也不具备敬业的工作态度,具体变现为工作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使得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
1.4审计方法有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越来越庞大、复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取证的难度,现代审计多采用抽样方法。然而抽样审计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随机性较强,审查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应实际情况,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1.5审计环境复杂
不完善的审计法律和不合理的审计管理制度是造成审计环境恶劣、复杂的主要原因。以审计管理体制为例,我国审计管理实行上级审计机关和政府的双重领导机制,上级审计机关是业务领导,政府是行政领导,审计需向政府首长负责,使得审计工作极容易被行政干预,让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在业务上丧失权威性和自主性,在组织上的丧失独立性,使得审计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具体表现为政府过多地干预审计工作,让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甚至直接更改、变动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失实、失真。
2.审计风险的防控
2.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旨在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建立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具有合格的业务能力和政治思想。其次实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认识。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有计划的专业技术、法律知识、思想政治的培训,让其理论、技术、思想更上工作需要[3]。最后引导审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制度,让其通过学法、熟悉法、懂法来更好地行使经济监督任务,让其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用法、执法,提高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此外,还应定期举办认识交流会,让先进的个人分享自己工作的经验,让审计人员彼此学习,实现全体知识的共享和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引导审计人员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把握好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政治底线,不受不良因素的感染,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制度,确保给出的审计结果尽可能反应事实,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2.2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想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加强审计程序和步骤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具体步骤如下:①加强审计风险的管理,审计单位应从上之下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及危害,并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风险宣讲,使之形成思想共识。为了确保能及时准确预测审计风险,还应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审计风险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对审计方案进行评估,在满足审计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小的审计方案,并采取配套的风险防控措施。②在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前,审计人员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以及财务状况,必要情况下还应了解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情况,若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确定因素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环境不具备时,可拒绝发表审计意见或不进行审计[4]。③在发现审计结论之前,应详细、清楚地介绍审计事项和范围,然后再用谨慎的态度给出审计结论。
2.3规范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审计工作需要执行审计程序,也需要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支撑,所以我们要规范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只要这样才能做好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审计程序要科学、合理,应联合应用详细审计程序和抽样审计程序,明确审计的重点,并尽可能提高审计程序的科学性。其次,应加强审计前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并据此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再次,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重点、难点信息的控制,让项目从计划编制到最后实施有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并实现项目主审负责制,提高主审人员的责任感和权利意识。又次,要加强审计报告的撰写,让审计报告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审计结果。最后要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加强审计方法的创新,建立审计作业平台,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提高审计方法和手段来减低审计风险。
2.4采用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人员可通过专业的判断和能力来解决审计中不确定因素,甚至还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案,但抽样结果数目和质量的评价较为困难,对于具体的审计人员仅依靠个人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其在充分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执行分析性审计程序,运用审计风险模型,遵守审计策略而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模式不仅能降低审计成本,还能有效防控审计风险。此外,这种审计模式还实现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平衡,其通过分析性程序来分析和评价审计风险,不仅能评价审计风险,还能分析出产生风险的各主客观因素,甚至能对审计风险是否可控进行评估,这使得审计过程与审计风险的控制能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更加的清晰明确,对审计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单一因素可导致审计风险发生,但审计风险更多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有效防控审计风险,应对诱发审计风险的因素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然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加以应对。除上述防控举措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法》的相关内容,并建立强有力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既加强审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也注重审计风向的防控。(作者单位:青岛信永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邓天林.关于CPA行业审计风险及防控若干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27):103-105.
[2]邱洪胜.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7):107-108.
[3]谭宁.浅议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2015,(6):185-185,186.
[4]刘金霞.关于国家审计风险防控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22-322.
[5]朱秀兰.浅谈审计风险防控[J].经济视野,2014,(8):18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