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章
摘要:突发环境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因此,文章将着重讨论徐州市环境应急能力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
关键词:徐州市 应急体系 探讨
近些年,随着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逐渐蔓延,致使环境污染事故多发。自国内开始提倡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以来,防控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就成为了改善经济环境的重点措施。基于国家做出的环境保护相关工作要求,徐州市已开始针对突发性环境事故构建应急反应机制,加强事前防控,规范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具体来说,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反应体系,必须优化调整组织机构,推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力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切实增强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1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1.1 环境应急组织结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和江苏省环保厅先后成立了国家环境应急和事故调查中心和江苏省环境应急和事故调查中心,其他省辖市也先后成立应急中心。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编办的关心支持下,徐州环保局成立了徐州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徐编复〔2007〕58号),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市政府应急中心把环境应急中心纳入市政府整体应急体系,作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事后恢复的牵头部门。
2011年以来市环保局的5个分局分别增设环境信访应急科,3~5人集中办公,完善了全局的环境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局监察支队、监测中心、辐射管理、污防处等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完善了该局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使得在常态化和非常态化下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得到落实。注重强化人员素质,应急人员以参加省厅组织的岗位培训和定期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1.2 环境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委托江苏爱信诺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徐州市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将环境应急事故调查系统、环境风险源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环境应急资源数据库(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应急专家)等环境应急基础信息进行集成共享,综合使用各类指挥通信手段,实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车和单兵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应急保障和应急指挥行动实现统一指挥。
1.3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网络。在应急监测组织保障系统的建设上,根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纵向管理与支持,又兼顾横向的联系与协作的要求,形成以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各县(市)、区环境监测站为相互支援、支持的应急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市应急监测网络,完善各县(市)、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实现技术梯度结构合理、便于协同作战的应急结构。
2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
2.1 完善环境应急各项工作制度。由于环境应急中心成立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还存在短板。为此该局在环保部、省环保厅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学习环保部、省环保厅有关信息报告和预案管理的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向兄弟环保局学习请教、探索,制定了预案管理、信息报告、案例管理、现场调查处置、培训与演练、应急物资管理、专家库管理等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徐州市环境应急工作机制。
2.2 进一步加大环境应急的投入力度。针对环境应急装备尚不完备这一情况,不断争取市财政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不断加大环境应急的投入,近年来相继完善了环境应急指挥车、配备了环境应急监测车、基础网络支持系统、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防护设备。
2.3 提高环境应急保障能力。科学规划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推动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徐州市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为环境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风险源基础数据库。委托江苏爱信诺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市环境风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结合该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防控与整治专项行动,对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系统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进行了更新、补充、完善,实现了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管理。二是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根据省、市关于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要求,于2014年10月底联合南京立夫贸易有限公司建立“全覆盖,代储备”的社会化环境应急物资库。三是开展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关于推进突发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该市产业布局情况,该局制定了《徐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方案》,决定建设“六支环境应急处置专业队伍”。
2.4 建立良好的配合和协调机制。首先,从环境应急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法学、化学、公共卫生、毒理、气象、水文、信息等部门调派知名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建立配套的制度体系,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出问题展开环境安全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落实奖罚措施,切实保证环境监测效果。
3 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硬件建设
设立应急领导小组,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等级启动响应措施。一旦预警级別最高的红色警报拉响,环保部门首批赶赴现场的人员1小时内就得出发。大气、水、生物物种、危化品等领域,存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的可能。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预防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省环保厅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省环境监察局、省水环境保护办公室、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省环境监测站等。
按照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对应相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省环保厅参与Ⅰ级、Ⅱ级及有必要参与调查的Ⅲ级响应。一旦启动响应,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会商,各成员单位同步做好应急准备,赶赴现场人员1小时内完成首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政府、环保部报告情况;相关单位分别迅速开展应急监测、锁定污染源、研判事态发展趋势、提出控制和消除建议等,减轻环境事件影响。
4 结语
由于该市经济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主,环境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布局性的环境隐患、结构性的环境风险以及因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使该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仍将继续存在,目前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期。因此,建设徐州市环境应急体系的重点工作如下:
4.1 尽快编制《徐州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
4.2 进一步完善徐州市环境事故应急调查处置中心的内部机构建设和职能分配工作,提高应急事故调查、分析、处置能力。
4.3 加强县级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由于县级应急机构正处在机构设置和初步建设中,有的人员定位没有落实,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实践非常欠缺,经验的积累处在起步阶段,应急事务能力处在打基础时期,还需各县(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下大决心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人员筛选、资金筹措等方面落实好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2]郭太生.灾难性事故与实际应急处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晶.浅谈城市环境污染及有效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1(12).
[4]王英军.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5]陈静,华娟,常卫民.环境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6]陈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