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现状看社区养老对策

2015-05-30 06:37魏琪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魏琪

【摘要】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较之其他老人,这个群体更为脆弱,面临身心健康、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针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其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和维护对策进行分析。此外,是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老龄事业发展目标-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维护老人利益、实现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整合度、社会幸福感指数和实现“中国梦”蓝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社区养老

1案例:躲不开的老龄危机

案例一在上海工作的青年陈某连续三个周末打电话回家都没有人接,2014年10月25日晚,陈某终于决定奔回老家嘉兴廉租房小区烟雨社区菱香坊。当他推开家门,惨剧呈现在眼帘,他的老父母,一个趴在地上,一个仰面躺在床上,已双双没了气息。

经法医鉴定,73岁的陈老伯死亡时间距离被发现已有10天左右,而66岁的老伴死亡也有一两天。据警方推测,陈老伯那晚可能是在家中洗衣服不小心触电身亡,而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伴因无人照顾,死于脱水和饥饿中。新闻一出,两位过世老人的儿子陈某,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口诛笔伐。

这样的惨剧令人唏嘘,而类似事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空巢老人惨死家中数日无人知晓,责任在谁?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论中,沉重的养老问题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案例二事发武汉,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这个69岁的老人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待人们发现时,林木文已经没有了呼吸。“这样死,还‘体面些。”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在不少老人心里,这笔账的算法也是成立的。“农村自杀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带有‘利他性质。”他们倾向于为子女着想,这些老人不想变成子女的累赘,自杀的后果也将给子女带来收益。甚至,他们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他们有的不会在家里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或者与子女争吵后不自杀,待到关系平静后才自杀;还有两个老人都想自杀,也不会选择同一天或同一屋自杀,而要错开时间,以免对子女家庭产生不好影响。

小结:无论是老人惨死无人知,抑或是农村老人自杀,都折射出中国社会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老龄化及养老危机。

2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

由于我国家族式生活的历史文化因素,空巢家庭出现的时间较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也开始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空巢老人己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急需国家、社会和家庭予以关注和关怀。通过上述空巢老人的惨剧,本文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

2.1生理层面上的状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老化现象严重,这将直接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身体状况糟糕和活动能力下降。

而农村空巢老人的长期的独居生活,需要自我劳动和自我照顾,经受长期劳累且少有他人照料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理上的无权。

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老年人身体多个方面开始变的脆弱,更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扰。在农村空巢老人中,例如关节炎,腰腿疼痛,糖尿病,半身不遂,瘫痪等多种疾病较为常见。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在老年人的大脑反应过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会多多少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由于心脏增大,心肌收缩使得冠心病和高血压成为了老年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功能的退化导致了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的退化导致的老人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减少等带来营养不良问题,造成肝脏方面的疾病。除了在身体器官的功能方面的障碍,在老人的感知觉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退化。在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的视力不断受到侵害,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空巢老人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身体机能的下降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空巢老人,这些疾病的出现,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其次,在活动能力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在承受身体老化,机能下降和疾病侵扰的多重影响下,其自身的适应生活,改善生活的能力有所下降,甚至失去了这些能力,无法完成自我照料。除其个人身体原因,农村空巢老人独自居住,至多与配偶共同居住,其子女大多远离家庭,日常生活缺少照顾,无法从外界获得辅助力量。这就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在其活动能力方面的无权状态。

2.2心理层面上的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经历从年轻时依靠自己生活,被他人所需要到如今需要依赖他人照料,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一转变过程,使其对生活困境感到无能为力,逐渐对生活失去自信。與普通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孤独、失落、无助、悲伤以及负疾感。有数据分析67%的农村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孤独,经常情绪低落,做事的积极性很低。生活积极性的降低也对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部分空巢老人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

农村的空巢老人表示,常常独自在家,无人说话,但也不愿意出去与他人交流,生活感到无趣。老年人在逐渐脱离社会之后,与他人的交往减少,心理落差大;而在失去经济价值后,老人的家庭地位又随之下降;子女长期在外,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关怀较少,这些情况都从不同方面给农村空巢老人带来心理伤害,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失去对生活的向往,缺乏自信心,不再主动的寻求改变,最终导致自我效能降低,无权感导致的无助感更加严重。

3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主要体现为子女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的缺位,空巢老人在年轻时,子女围绕身边,配偶陪伴左右,并且忙于事业,同他人进行日常交往,生活状态是充实的。然而,在步入老年之后,子女独立生活离开家庭,团聚机会较少,甚至配偶去世,独生活在家,社会交往范围也不断缩小,与之前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产生较大落差。农村空巢老人的思想较为保守,认为老年状态下本应子女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大多空巢老人处于被动空巢,子女外出务工或生活于他地,很少与家人团聚,使老人常产生孤独寂寞感。加之,农村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生活乏味单调,更容易使空巢老人情感空虚。长期的独居生活,容易使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他们情感无处依靠,严重会导致空巢老人情绪抑郁、生活悲观,甚至导致身体健康的损害。

费孝通在研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基础之上提出了 “差序格局”的模型,认为中国的人际关系网就如同一块石头丢进水里形成的同心圆,越靠近中心的人对行动者的影响越大,而行动者的势力厚薄则影响到波纹的广度。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这个中心而言,子女亲属网是波纹的最内层,对他们的影响最直接。但是,调查发现:原本应该由子女提供的生活赡养和生活照料出现了严重的缺位和真空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从子女身上获取理解和能量的机会较少。在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而且只有那些外出务工收入较高的子女才会给父母一定的生活费。此外,由于外出务工的工作时间长、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导致子女缺乏时间和父母沟通,很少能够真正做到为父母分忧解难,调查发现,40.3%的子女一般半个月会通过电话和父母联系。由此可见,在生活照顾缺位的情况之下,子女也不能够为父母提供情感慰藉。在这样的情况时下,农村空巢老人更容易感到孤单。子女亲属网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是最具有可获得性的支持系统,但是当前子女亲属网的现状严重的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

4对策之社区养老

通过上述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在情感慰藉方面有较大的困境,家庭养老已经失灵,机构养老对于资金的筹集难上加难,这就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出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农村社区养老既可以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缺位,又可以克服机构养老的弊端,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4.1农村社区养老成本低,负担轻

农村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因为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充分发掘社区内的养老资源,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不需要兴建大量的房舍。对于大多数空巢老人来说,可以实行居家养老"这样就不用承担入住养老院而产生的诸如房租$水电等一系列费用。即便是集中养老,也可以充分利用村里原有的空置房舍兴办小型的看护中心,这样成本自然会降低。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也不需要雇用太多的工作人员。我国农村社区的血缘关系较为浓厚,人们非亲即故,同村的邻里之间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密切,社区成员很容易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

4.2农村社区养老能够顾及老年人的传统心理,更具人性化

中国有句古话叫“叶落归根”,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的家庭以及世代居住地的眷念。而农村社区养老并没有改变老年人生活的人文背景,老年人生活在家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村落里,仍能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左邻右舍保持接触,精神上充实,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与机构养老相比"生活在农村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可以获得社区内的情感支持,更容易接受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

4.3农村社区养老可以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各地农村社区可提供的养老资源的差异,而生活状况、思想观念的差异也使得不同的农村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同。一方

面,农村社区养老可以针对不同地區的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养老服务措施,如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社区可以低起点,从空巢老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入手,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社区可以高起点,满足空巢老人多种多样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养老可以针对空巢老人的不同状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养老形式,如生活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可以居家养老,由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可以采取集中供养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阶段性入托的形式。这种高度的灵活性便于社区养老模式在各地农村展开,从而使农村空巢老人摆脱养老的尴尬处境。

参考文献:

[1]陈传锋,严建雯,张红,汪莹,李安彬,李梅.老年抑郁干预与心理健康服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春花,王大华,陈翠玲,刘永广.老年人的依恋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16,77-83.2008.

[3]魏太星等.现代老年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