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朝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学生视野不够开阔,造成农村学生在作文时普遍感到无话可写,写作水平难尽人意。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名篇,评赞、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⑴教师要做学生的写作楷模。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爱好写作,致力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经常有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
⑵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唤起学生写作兴趣。要想提高农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名篇,汲取其中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⑶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和鼓励,树立学生写作信心。教师在作文评语中,感情要真挚,态度要肯定,在作文评讲中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通过评赞、鼓励,激发其作文兴趣。
二、引领学生观察、感受乡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农村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写,并非生活中缺乏写作素材,而是学生缺乏发现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介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采用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如校园中每个季节花草树木的变化、田野中庄稼的生长、村庄的建设等等。另外,每周学生回家我还会让他们有意识地做一次家务。
三、拓宽学生素材,传授学生写作方法
写作并非是对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对素材加工创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写作方法的分析放在重要位置,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生如何利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二是利用作文辅导类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自七年级开始,我就建议学生订阅有关作文辅导训练的报纸或刊物,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三是指导学生学写创新作文。我十分注重教会学生在写作时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素材。
四、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主动发展,挖掘鲜明独特的写作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自主、独特的精神,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教师决不代替。如:作文的命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机会,给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感情留足必要的空间,可以由教师只提出一个范围,由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或者教师拟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选择做;或者教师所出的题目必须有更为广阔的涵盖面,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来确定具体的题目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这样慢慢的,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写作资料。例如,在进行《我的妈妈》写作练习时,学生就可以将在《我的母亲》一课中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精雕细琢,鼓励学生反复修改
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而成的。古往今来,精于修改文章的人是不乏其例的。初中生平常写一篇作文,如果一遍写就,不认真修改,大多数文章势必会结构不完美,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甚至不知所云。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好作文后自己至少要读三遍。这样病句、错字、别字就会少了一些。同时还要求几个学生结成一个小组,一个人读几个人听。一个人的作文,其他同学看后指出病句、错字,提出修改意见。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不间断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作文是整张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我们必须十分注重作文这块,让我们师生一起努力,一起谱写出美妙的文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