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斌
摘要:文章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并就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估管理、经济责任制审计的内容、原则及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管理
一、概述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并称三大审计门类,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国家政策和战略规划在本组织的贯彻落实,监督国家法规制度、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促进本组织治理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规范,它不仅在承担着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职能,也承担着防范组织内部风险的责任。
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依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审计法》、《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新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界定为确认和咨询,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当遵循基本规范,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任务
内审既是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审计的基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概括为:一是监督检查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关注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推动企业制定强化内部管理的措施。二是监督检查国有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情况,关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重要经营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企业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三是监督检查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节能减排、产业振兴规划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宏观政策实施情况。四是揭示影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风险,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五是严肃揭露和查处了一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有效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
三、现阶段国企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和工作重点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规模的扩张、价值链的延伸、业务种类的增多以及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内审的维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从审计的范围广度、内容深度都给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的重点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效益性为主的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企业特别是国有集团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各部门以及各下属控股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行为;企业与外部经济联系和协作也要求通过内审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
(一)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内控审计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执行和遵守;企业是否存在内部管理的漏洞等。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等要素进行测试和评估,对企业管理状况进行判断,确定重点关注的审计领域,例如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控制点的审查,查找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里的疏漏和薄弱环节,识别并防范风险。从岗位设置、职责分工、流程设计等源头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加以改进,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转。
从国有企业集团审计情况看,内部控制审计关注重点,着重应以投资大、周期长、达效达产慢、现金流量大、流动性差、内部经济效益差、内部管理混乱的单位和项目开展专项重点审计。国企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采取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等控制措施,制定规章制度和流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国有企业特别要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重要经营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体决策和联席会签,完善企业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以及管理者只有依法治理,才能实现有效治理,内部审计应及时揭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缺陷,推动内控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使企业运行合法合规高效有序。
(二)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评估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元,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内审要利用自身在企业管理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以事后检查审计向事前主动控制审计转换。事前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归集、识别、评估,对风险大的环节进行跟踪分析并对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进行专项审计,做到快速报告,促使高层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防范、纠正措施。目前,国有企业风险审计主要分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预警与提示等环节,主要针对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决策风险开展风险专项审计,包括资金风险专项审计、经营风险专项审计、合同风险专项审计、投资风险专项审计等工作。
经营风险审计主要结合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以及经营方式、技术创新、业务流程等内部因素,重点关注市场需求、成本水平、销售价格等内容,通过量、本、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剖析影响企业利润水平的原因,从而提出管理建议。
财务风险审计主要是关注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审计的重点在资产负债率较高、使用集团担保授信额度、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较少的二级企业。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果、资金规模、资本结构以及资金风险管理手段等内容。通过审计,对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值、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为负值的企业停止集团担保,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规避风险。
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以分析和评估组织的风险为导向,对高风险的领域重点持续关注,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将内部审计工作有机的融入公司治理和在风险管理中,促进企业运营安全,指导帮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受托风险管理责任。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的行为。
1. 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产状况是否真实,有无虚列资产;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债权、债务状况是否真实,形成过程是否合法,有无虚提虚挂问题;呆账、坏账情况;企业有无“小金库”;收入是否真实完整,成本费用是否合规,有无虚增、虚减情况;利润是否真实;企业利润分配是否合规等。
2. 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真实性审查。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收入是否真实;是否全部入账;销售收入的增减趋势和幅度等。资产价值增减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利润和税收情况,利润增减情况的真实性,是否处于潜亏状况;净资产的增长情况,包括净资产的实际数额和比重;应交税金情况和实际交纳情况;职工收入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3. 任期内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查项目决策情况,主要包括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重大对外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有无滥用职权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情况;项目投资效果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投资的风险情况, 投资是否具有侠士风险或者潜在风险;投资是否存在其他问题等。
4. 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领导人员作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实施该项审计一般主要审计净资产增减情况、国有资产的变动情况。
5. 任期内遵纪守法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主要检查领导人员是否有违反财经法纪的情况;是否存在重大经济违法问题等。有无以权谋私、获取非法收入或侵占国家财产等违法违纪行为;有无挪用、浪费企业资财的行为;有无行贿、受贿的行为;有无违规借欠企业大额款项、大量实物的行为。
(作者单位: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