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哈尔滨市园区集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5-05-30 10:48张卓宁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7期
关键词:SWOT分析园区

张卓宁

摘要:园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通过SWOT分析得出产业园区所处的位置,找出制约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园区;集聚发展;SWOT分析

近年来,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与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对园区发展的要求还存着一定差距。因此,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是哈尔滨市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哈尔滨市园区集聚的发展情况

(一)集聚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加快实现哈尔滨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这一发展目标,哈尔滨市充分利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延边开发开放规划》以及黑龙江省的《重点扶持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借助自身的资源、区位、环境、低成本等综合优势,相继出台了《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的通知》、《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多项鼓励措施,为推进园区加快发展、提升园区集聚度、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园区整体水平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集聚发展的硬环境不断完善

2013年,为了促进园区集聚发展,哈尔滨市不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由3亿元提高到5亿元,并结合各园区最新的总体规划和功能规划,根据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国际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园区发展经验,从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入手。目前,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核心区均达到了“七通一平”及以上标准,哈南工业新城已经打通了哈五路和连接市区的道路,以及连接双城的松花路,新城内正在实施各园区之间的道路贯通工程;利民经开区今年投资22.8亿元,是前二十余年总投资的50%以上;五常牛家工业园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2012年两年累计建设道路11公里,是2010年以前历年建设总和的2.2倍,满足了区内58个新建项目的需求。

(三)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初步形成“南、北、东、西和城区外一县一园”的园区发展布局,南部产业集聚区以哈南工业新城和阿城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冶金、建材等产业;北部产业集聚区以江北科技创新城、利民经济开发区和松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3个体系,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机电产业、LED产业、云计算产业、医药制造、生物医药、烟草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产业等产业;东部产业集聚区,以“一区两镇”为基础,重点发展对俄贸易出口加工、LED光电、数码焊接、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产业等产业;区县(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及特色产业。

二、制约哈尔滨市园区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园区集中度差

从哈尔滨市产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来看,大多数园区依然处于产业集聚的初期,园区内入驻了相当数量的同质企业,初步形成在同一空间内的企业集聚。同时,哈尔滨市各个产业园区在建设之初为能够吸引企业和项目落户,对于进驻园区的企业并没有产业、配套等要求,进区企业只是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各自发展,未能形成网络协作组织发展模式。园区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衔接不紧密。因此,造成了园区发展至今企业间关联度差,分工合作的格局尚未建立,从集聚程度上来看依然处于“集中而未聚合”的状态。

(二)园区内企业根植性不高

哈尔滨市园区大部分都是以政府政策导向形成的,园区内集聚的企业很多是被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的,这种形式集聚的弊端就是企业之间不容易形成内在机制,忽视了专业化分工、上下游配套以及产业集聚的内在效应。有很多规划外的项目,因为技术高、利润大、品牌知名等原因大量进驻园区,导致园区不能按照原有的规划发展,这些因为优惠政策而进驻园区的企业对于园区的根植性不高,成为园区产业整体集聚效应的主要制约因素,使得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很难得以实现。

(三)产业集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随着哈尔滨市园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产业逐步被纳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但是不难看出,除了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少数产业,其他大部分产业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附加价值低,价值创造有限。从哈尔滨市园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园区内缺乏国际级的大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同时园区内的大企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的核心,因此没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凝聚作用。园区内的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对大企业也没能起到支撑、配套和分工的作用,产业关联性差,链条不完善。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分注重引进外资企业而鲜少重视引进外资人才,这导致哈尔滨市园区并不能成为创新的载体,而仅仅只是国际产业链转移背景下的国际跨国公司的组装和加工基地。

(四)产业集聚同构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哈尔滨市各大园区的发展因为依托相同的资源、区位、政策、环境以及文化等优势,园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相似的产业包括食品、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电子信息等。以城区外园区为例,同时发展食品加工的园区有双城经济开发区、尚志市经济开发区、巴彦工业示范基地、延寿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发展木材加工的有4个园区。长期的同构产业发展,导致园区间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偏低,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同时,产业园区特色不突出,资源、技术以及资金上的恶性竞争,使得产业互动性差,市场分工不明确、产业技术扩散性不强。

三、哈尔滨市园区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园区的集聚水平

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建设。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科学合理的水电网络、准确快捷的信息网络以及高效覆盖的通讯网络都是促进园区产业集聚的基础。二是提高产业体系的依存度。产业是园区集聚的载体,产业体系的依存度是产业集聚的衡量标准。哈尔滨市应在园区内选择辐射面广、比较优势强、带动效益大、增产能力强和就业效益大的产业进行重点发展,通过其延伸拓宽产业链条,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增加产值带动就业。三是制定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可通过给予5000万或者1亿元的项目扶持资金,高额安家费用来引进高端人才。为其创办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减免税金等服务。

(二)增加园区的集聚功能

一是哈尔滨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集聚发展规划,根据目前哈尔滨市26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依据差异性、特色化、竞争优势的发展原则,制定园区集聚发展规划,明确各个园区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途径,通过政府宏观引导促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二是加强园区的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国际化园区的建设要求,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国际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为园区科学化、国际化、集聚化发展。三是加强园区机制建设,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合理园区准入机制、提升园区的竞争机制,发展园区的交流机制,促进产业和园区的协调效应,促进产业园区集聚功能的提升,从而提高园区的竞争力。

(三)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区域内创新型企业的生存基地,是区域内教育科研机构的支持者和需求者,同时也是区域内科研产品的重要市场,因此,构建创新型产业集聚,是推动哈尔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江北科技新城是哈尔滨市科技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周边也云集了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因此,江北科技新城是哈尔滨市最利于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园区。一是通过政府的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科技企业,使江北科技新城初步形成科技企业集聚的局面。二是建立适合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壁垒,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宽泛的要素市场。三是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和引进国外关键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通过集群效应,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培育一批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集群品牌。五是构建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加强集群与外界以及集群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交流传播新技术、新创意以及新知识。

(四)推动园区产业集聚优化升级

产业集聚的优化升级是集群内部产业结构科学化、产业层次高度化以及集群外部参与国际分工高级化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优化升级不仅仅是产业价值链上向更高环节迈进,更是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因此,哈尔滨市要积极推进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技术精深化,园区通过自主创新加快掌握产业的关键技术,提高价值链的附加值。二是加强市场国际化,区内产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找准市场定位。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推进企业差异化。将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大力扶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同时进行,通过不断壮大的龙头企业、强化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四是促进人才高端化。通过参与国内外高端人才机构、学术交流以及高端人才见面会等,从中发现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同时为其量身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和市场经验丰富的海外专业人才来哈就业和发展。

(五)加快园区产业集聚的国际化步伐

产业园区国际化是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对园区最基本的要求。加快园区产业集聚的国际化步伐是实现产业园区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多层级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过区域、政府、园区以及企业,参与到各个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引进、吸收,缩短差距,融入其中。二是不断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通过技术精深化、人才高端化、管理科学化、理念先进化等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提高园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三是增强跨国企业的根植性。通过配套企业和网络建设,为进驻哈尔滨市园区的跨国企业提供上下游关联产品和服务,加快实现跨国企业核心技术的本土转化,使其融入整个园区的发展当中。四是政府引导产业集聚国际化发展。政府部门通过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国际化发展。

(六)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视角下的产业园区更加注重配套、环境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哈尔滨市产业园为了使资源、环境以及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集约用地。通过园区建设初期的科学规划以及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对于已经建成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土地效益低的产业应转移到周边县市,腾出的空间置换为研发能力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从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二是加强园区生态建设。构建生产要素的循环使用体系,通过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分配,实现企业间、行业间的生产要素、水资源以及能力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使用清洁资源、可再生资源以及新能源,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频率。

参考文献:

[1]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集群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内科技园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02).

[2]王缉慈.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规划师,2011(09).

[3]刘霄,蔡鸿明,徐博艺.面向园区管理的资源分析应用平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4]程正中,黄雅芝,张志朋.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人才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04).

[5]潘大钦.世界开发园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借鉴[J].国际经济合作,2010(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园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这个九月,园区有点忙!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