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

2015-05-30 10:48:04谢丛丛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三步走战略

谢丛丛

摘 要:邓小平在不断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步步实事求是地不断调整着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最终形成了中国的“三步走”经济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20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战略最终形成。

关键词: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形成发展

早在1954年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设一个工业发达的现代化文明国家,此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受到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虽然期间党内对混乱的经济状况进行过调整,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使中国经济再次受到重创一击,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进行拨乱反正,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对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重新了思考和探索。

一、邓小平紧抓教育与科学以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经济战略思想的酝酿准备阶段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阐述了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初步构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①邓小平立足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继承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从最薄弱的环节——经济建设入手,端正党内思想,消除各方派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紧抓生产,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发展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靠教育,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具备先进技术知识的新型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努力学习运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聘请国外技术专家来中国教学,吸取国外发展技术的有益经验。结合实际将外国实用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编写在教材内。主张教育要用两条腿走路,要有重点,改革考试选拔制度,尽可能快的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技术的知识分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科技的重要性,消除了党内残留的“四人帮”反对发展生产、歧视迫害知识分子所造成的不良之风,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巨大生产力对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坚定了发展科学技术的决心和信心,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射成功了原子弹、氢弹,科学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酝酿、探索时期。

二、中国二十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邓小平经济战略思想的萌芽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端正党内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79年10月,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在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中国式的现代化”意味着中国从追求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的远大目标转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目标上来,这是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的重新定义,此后邓小平开始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创新。

究竟用什么样的词汇能具体描绘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邓小平一直思考的问题。

1979年12月6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中国正在构建的现代化蓝图时,邓小平提出了“小康”一词,指出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同,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来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步,也就是最低目标是形成“小康之家”式的现代化。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江浙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期间,面对各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不断改善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创造性的用“小康社会”来描绘我国社会发展水平,较之“小康之家”更能形象具体的描绘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容易深入人心。

三、到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经济战略思想的发展完善

此后,邓小平不断规划调整着中国梦,计划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初步目标后,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以已达到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1982年9月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发挥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优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把努力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作为20世纪末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十二大后,邓小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划步骤更加科学具体,“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②这表明,年近八十岁的邓小平已准确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脉搏,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道路,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须利用改革,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期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综合国力更加提高的中国梦也在一步步曲折艰难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形成——邓小平经济战略思想最终确立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邓小平在领导对外开放,改革政治经济体制的路子上遇到不少阻力,也暴露出经济的不少弊端,虽然取得一些效果,但不够理想,这使邓小平更为冷静地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重新摸索在新的条件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阿方索·格拉时讲到:“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这标志着邓小平正式形成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党的十三大把这个战略步骤正式写入党的决议,具体表述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软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邓小平为中国制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也是邓小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此后,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中国梦的主题。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注解: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9).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蒋永清.邓小平与“三步走”战略[J].湘潮,2014.8(21).

[4] 高化民.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认识[J].教学与研究,1995(2).

猜你喜欢
三步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6:40
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39:09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环球时报(2015-03-24)2015-03-24 15:05:01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