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课程导入的策略

2015-05-30 00:00张旭
东方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入语文课堂设计

张旭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精炼性;钻研教材,导入做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收放自如;努力使课堂导入教学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注重交流,加强互动。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设计

1、导语应有针对性和精炼性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毫无疑问的是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有一个或几个教学任务,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紧紧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任何偏离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都是劳而无功、无效、毫无意义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所设计的课堂导入一定要紧扣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不能脱离学生和教学实际,夸夸其谈,离题万里,导而不入。有人说优秀教师的课堂导入教学犹如神射手,百发百中,弹无虚发。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导入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是一节课的教学序幕,所以这就要求导入应力求短小精悍,有人把好的导入比喻为“凤头”,要求精心设计、反复锤炼,力争精炼准确,能在短短几句或点题、或引述、或渲染、或说明,但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占用过多时间。

2、导入应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收放自如

钻研教材是全部备课工作的核心部分,其它课前准备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钻研教材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语文教师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堂课导入的设计时要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过渡,不能盲目的一味复习旧的知识,也不能直截了当的学习新知识,好的导入如步行梯一样,可以使学生顺势接受新的知识,温故知新,教学效果也更明显。如教师在讲解《登高》这首诗时,如果不把杜甫作这首诗时的状况及其一生的遭遇向同学们介绍清楚,学生就很难体会到杜甫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悲、艰难苦恨以及潦倒的处境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如果不把屈原的生平遭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向同学们讲解清楚,学生学习课文时当然也就不知其所以然,更难体会到屈原忠君爱国忧民的思想;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如果我们不把李煜亡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背景告诉学生,学生也就很难知道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说向东流”的“愁”究竟愁的是什么。所以说,背景介绍很重要,一些作品的学习是适合我们在教学伊始就把相关背景等传达给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如鱼得水。教师也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掌控教学环节时游刃有余。

3、导入应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学中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促进个性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如学习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分别找同学扮演吴太太、杨长雄等,让同学们自己作为演员,演出剧本,导入全文。当然,分角色扮演事先得有一定准备,老师为了让学生演得绘声绘色,也得给与学生一定的课前指导,否则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出,可能会产生误读,导致人物形象的歪解和扭曲,甚至演得偏离了文意和主题,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把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带入歧途。同时,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精彩的演出会给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也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甚至通过演出,人物形象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为课堂教学的的展开做一个铺垫,把学生带入到预设的教学氛围当中。如在学习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聋哑人生活的环境,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找两个同学分别站在最后一排的过道中间,然后让这两个同学闭上双眼慢慢走到讲台前边来,然后问学生走这段路程时有何感受?同学会说害怕、很黑、没有安全感等等。有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老师引出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会更渴望去了解聋哑人的生活以及聋哑人的内心想法。

在导入部分当中,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或对幽默笑话故事的讲解,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教师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强烈学习动机的指引下,学生会很快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逐步过渡到文本内容的学习上。如;在文言文韩愈《师说》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引进这样的趣事,即一个关于胡适的故事。胡适经常去大学演讲,有一次在某大学进行演讲,讲演中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等人的话,再引用时,为了省略,简称“孔说、孟说、孙说”等,最后发表自己意见时,简称为“胡说”,引得哄堂大笑。那么教师接着故事自然过渡,提出另外一说,即《师说》。在本文中,我们要学习的《师说》和“胡说”就不一样了,同学们学习了本文后,可不能再信口开河,胡说了。

4、导入应注重交流,加强互动

班级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只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促进彼此间关系的良性发展。课堂导入时应该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目前课堂教学还多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完全成了老师的一场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置身事外,缺乏应有的互动,致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改善这种教育局面,我们必须要加强合作和沟通,从上课伊始就为学生提供一种平等和谐的舞台,让学生真正做到在舞台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成为课堂真正的参与者和主人。可见,课堂导入在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问题导入是加强课堂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问题导入,即通过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学设计的好坏依赖于问题设计的好坏,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设计并非是随意而盲目的。在导入部分中,也可以采用发问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自己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甚至也可以以此问题为红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具体赏析完文本之后再对导入部分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地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文本时,势必会想方设法的回归问题,向问题靠拢,并最终结合文本,找出自己的答案。如: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为什么小诗以“错误”为题?而这个“错误”为什么又会是“美丽的”?然后引领学生具体地赏析本首诗。又如在讲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问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对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引出钱钟书对《伊索寓言》看法。

参考文献:

[1]陈莉平.导入: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J].宁德师专学报,1997.

[2]孙海鹰.“导”出语文教学的精彩[J].考试周刊,2007(50).

猜你喜欢
导入语文课堂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