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娜娜
【摘要】 以网络通讯和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目前日益被重视的美术鉴赏教学相整合,有利于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美术鉴赏 教学 整合 情境 改革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迅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 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从现在高考形式来讲美术欣赏是我省高考科目基本能力中所包含的一门重要学科,越来越被我们所重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课程。“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等,信息技术与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整合是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鉴赏学习目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习欣赏与品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鉴赏课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美化环境与生活,激发创造精神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更适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可使美术鉴赏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互动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大胆的尝试让我从信息技术与美术鉴赏整合的角度出发,思考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美术教学中的有效途经。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就美术鉴赏课的特点出发,大量艺术作品与视频、音乐、文字的巧妙结合,使原本不熟悉、略显苦燥的鉴赏内容,呈现出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如教《人间生活》国内部分,这节课主要讲了国内从隋唐时间美术作品开始向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题材倾向,出现了大量人间生活美术作品,在这节课的开头我运用表现唐代宫庭生活的视频和音乐,先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唐代人的生活中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情感参与,和想像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突破课本的限制,发挥信息技术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丰富教学知识量,开拓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如《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中,主要是讲了中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讲中国部分时,把课本上所提及的美术家分成几个类别,如传统型、融合型中国画家,还有新画种的出现,每个画家的作品课本上都有一副,但并不全面,有些并不具备代表性。我通过网络搜寻画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作者简介,使学生对画家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渠道去搜寻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增加了信息的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用来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造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更加畅通,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如在《原始人的创造》这一课中,运用多媒体将原始美术作品展示到大屏幕上,并从不同的方面将它们分成几大类,比如从外部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的关系,把原始美术作品分为规则的图案装饰、符号化形象、夸张的形象、较为写实的形象四种类型。屏幕下方四个不同的容器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类型,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作品应放入哪个容器里。学生经过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他们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通过课件对结果进行汇总,不同类作品进入容器的划线音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课堂气氛,促进教生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现代社会,以网络通讯和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目前日益被重视的美术鉴赏教学相整合,有利于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我们要精心搜集适合教材的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应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我们的美术鉴赏课堂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