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抛给孩子怎样的“球”

2015-05-30 22:36陆国彩
南北桥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展有效提问策略

陆国彩

【摘    要】语言是孩子思维的结果,幼儿园各个学科领域都可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发展语言的主要教学形式,其中的有效提问,更是我们活动设计的核心,对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运用适时有效的提问,激发孩子想说、敢说的欲望,让其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语言,促进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开展  语言教学活动  有效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93

在組织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往往会使用各种活动的支架——图片、肢体语言、音乐、课件等来支撑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述。然而在其中的过程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是整个语言活动的核心,也是我们老师在把握教材、分析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的途径。曾经有专家说过:“幼儿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提问可以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出来,从而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在平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优秀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他们不需要太多华丽繁琐的教具,利用恰到好处的提问,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而孩子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其中既发展了语言,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看似简单,内涵却丰富的活动常常会让观摩者惊叹不已,并调侃她们这一来一去的抛接“球”处理得真好!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活动也能如此精彩,让孩子在活动能大胆自信的进行表述,是我们每个老师所期待的。

一、语言活动中提问现状的分析

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有相同的感受,觉得自己根据教材设计了许多提问,可在实施过程中孩子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沉默不语,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和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分析老师的众多的提问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种提问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和活动的效果:

1.缺乏意义的提问。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总是发现老师为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提出一些缺乏意义的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这个故事好听吗”、“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等,这些提问看似想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其实是教师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而孩子也往往无需作任何思考,张口就用“想”、“好听”、“喜欢”等词来回答,失去了问题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纯粹是“正确地废话”。这样的回答看似整齐划一,其实孩子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若教师反复使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抑制孩子语言的发展,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麻木、机械,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幼儿无所适从的现象。

2.蕴含答案的提问。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有些教师在设计提问的过程涵盖了问题的答案,让幼儿能正确无误地说出老师想要的结果,而限制幼儿作深入思考。如在早期阅读《六个矮儿子》活动结束部分中,教师问:“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六个矮儿子聪明吗?为什么?”这一提问明确告诉幼儿,这六个矮儿子很聪明,难道只是聪明吗?故事更多的是讲述这六个矮儿子不怕苦、不拍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如果教师换个角度:“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六个矮儿子是怎样的孩子?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的内容来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在问题中涵盖答案,更不要暗示幼儿回答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应提出客观的能引起幼儿作深入思考的问题。

3.以文为本的提问。

在一次中班早期阅读《三个笨学生》中,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一边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吗?”孩子们不知所措,只有两个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接着又问:“今天熊老师讲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说小花蛇是笨学生?小花蛇的前后在哪里”?孩子们无语,老师一看状况马上又点名叫了刚才第一次回答的幼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而老师就在与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的互动中结束了活动。课后老师反思:我设计的问题也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设计的,而且也设计得比较细,为什么结果还会这样?分析原因,其实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本班幼儿是本学期刚新增的班级,孩子来自各个幼儿园,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而绘本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根据小花蛇、螃蟹、变色龙的不同特征来识别前后,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教师都没有作事先考虑。设计的问题只是紧紧围绕了“以文为本”的原则,过多地强调了教材本身的重难点,忽略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实际水平,更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可能会对问题有怎样的反应,孩子又会对哪方面话题感兴趣,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孩子置身于活动之外。

4.急于求成的提问。

孩子的语言发展来源于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有时,我们的老师为了预设的活动计划,在活动中赶进度,提出问题后容不得孩子进行思考,急于孩子马上作出回答,然而孩子不能立即作出回答时或回答不正确时,老师马上另请他人代替或帮助。老师的这种方式无意中挫伤了这些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此时老师能适时的引导或允许孩子有时间考虑,孩子可能会表达出来。但此时孩子不仅失去了回答的机会,而且在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也不想再思考。这种想急于求成的提问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也会阻碍孩子语言、思维的再发展。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语言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是引发讨论的提问,还是激发想象的提问,或者是引起幼儿深入思考的提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把握提问的有效性,以幼儿为中心,促进他们的语言及思维的发展。

1.简洁明了,紧扣教学活动的目标。

每个语言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支撑材料,使目标得以达成,其中提问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好的提问应为目标服务,能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地逐层展示,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使其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反之,会使活动偏离方向而无效。在早期阅读《六个矮儿子》中,教师在教学开始部分中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课件,并这样提问:“小朋友,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在草地上做游戏、在商量如何打败坏皇后、小矮人在告诉白雪公主不要相信坏皇后……”教师的目的是想通过小矮人引出六个矮儿子的,然而孩子漫无边沿的回答让老师不得不将画面转到下一課件,而孩子们还在饶有兴趣地讨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这样的提问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完全天马行空,缺乏具体目标的指向,致使幼儿曲解了问题。与其这样绕来绕去还不如直接开门见山地直接导入活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先来看看封面上有谁?”(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除了老爷爷老奶奶和六个矮儿子,封面上还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主人公一家住的地方)“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想让六个矮儿子自己去生活,他们会怎么去生活呢”?(引导幼儿带着提问听故事)这样的提问简洁明了,紧扣活动目标,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2.面向全体,指向不同层次的个体。

幼儿园活动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提问要时时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不同层次中的每个孩子,从他们的认知水平、语言发展入手,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孩子想说敢说的欲望。在故事《小猴卖O》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述故事后提问:“小猴在卖O,谁来买了?”这样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有话可说。接着教师又提问:“小动物买的O各是什么”?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又把问题分解成“小鸭买的O是什么?”、“小老虎买的O是什么?”在幼儿回答后,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有作适当的追问,引发其进一步的思考。如当幼儿回答出“小鸭买的是游泳圈时”,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给予辅助提示,如幼儿回答不出小老虎买的是足球时,老师又可追问:“什么球可以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这样可以让每个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同时又了体验成功的快乐。

3.层层追问,促进幼儿思维的递进。

教学活动是一个连贯、动态的过程,在语言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及时捕捉课堂现状,根据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层层追问,充分挖掘孩子表达的兴趣,并注意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提升。在中班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中,老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什么?当孩子们说出花园里有蝴蝶、有花朵、有大树时,老师又提问:看看这是怎样的蝴蝶?谁来夸夸你看到的花朵?这课大树长得怎么样?“五彩的蝴蝶、翅膀对称的蝴蝶、绚丽多彩的蝴蝶、好看的花朵、高大的树爷爷”等词语在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接着老师又问:“五彩的蝴蝶在花园里干什么”?这时,孩子们口中的语言更丰富了,“五彩的蝴蝶在花园里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在花园采蜜”等等。此时,孩子的思维在老师的层层提问中积极展开想象,能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画面的观察和讲述,从而促使孩子在语言上更丰富,在思维上更有创意。

4.师幼互动,适时转变提问的主体。

教育是双向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更是提倡师幼互为主体。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或为了恪守“完美”的活动设计,我们的集体教学中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幼儿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进行活动,或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去思考,使得孩子自己不能发起有效提问,提问始终是单方面的。我提出这样观点,可能有的老师会问:如果让孩子提问,他会怎样提问,要是与教材内容不相符合,那怎么办?其实,我们不必在乎幼儿的提问是否有研究价值,重要的是教师要刻意地去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去质疑,让幼儿在质疑中拥有自己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问题的权利。因为质疑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必定更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在中班故事教学活动《谁偷吃了蛋糕》中,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出示一个蛋糕,故意缺了一个角“今天是布娃娃的生日,她买了一个大蛋糕,邀请朋友一起过生日,可是,当她打开蛋糕盒时,却不高兴”这是孩子们马上进入情境,并纷纷质疑:“咦,是谁偷吃了蛋糕?怎么会这样呢”?在孩子们的质疑中,教师出示小猫、小狗、小兔、小老鼠四只小动物。“让我们来帮布娃娃查查此事吧。”孩子们的问题又来了:“小猫,是你偷吃了蛋糕吗?”教师答:“不是,小猫是吃鱼的,不吃蛋糕。”“小狗,是你偷吃了蛋糕吗?”……孩子们在与老师的一问一答中,真相大白,帮助布娃娃找出了是谁偷吃了蛋糕。这质疑的过程让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发展,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提问意识,提问的积极性也在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语言活动中,孩子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创设活动情景中所隐含并折射出的“问题”不应由教师一人直接提出,而应适当给予机会,让幼儿尝试,可能幼儿产生的问题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更能诱发他们的思考。

总之,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犹如我们跟孩子玩抛接“球”游戏,我该怎样抛孩子才会接得住,这就蕴含甚多的教育价值,我们要应用多元化的问题策略,为幼儿创设积极、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激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孩子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

[2]《学前教育》2009年第3期——《教学策略在课程中运用》杨薇

[3]《早期教育》2011年第4期——《整合理念下幼儿园课程策略》翁瑞玉

[4]《早期教育》2009年第10期——《在有效提问中预约活动的精彩》陈大琴

[5]《快乐玩 有效学》 上海远东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开展有效提问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