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芬
美国的许多事情都让世界震撼,而我国福建土楼却把美国人吓得不轻,这就是闽西永定、南靖的土楼群。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间谍卫星发现中国闽西崇山峻岭之间有不少网形和方形不明建筑组合在一起,还不时冒出了白烟,原认为是中国核基地。美国就派出了一对间谍,以夫妻旅游的名义,跋山涉水到了南靖田螺坑等地,才揭开了谜,消除了美国紧张的情绪。
原来,闽西土楼里的农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是烧饭做菜的时间,当时的燃料是稻草和柴火,一开火就冒出了滚滚浓烟。于是整个田螺坑等土楼群就笼罩在袅袅炊烟之中,同核反应堆冒出的白烟相类似。闽西地区的土楼不经意间扬名于外邦,让美国、世界大开眼界,现在不时还有美国等中外游客到土楼里住上几天。形态各异的古老建筑和当地独特的文化让各国游客体验到闽西山村一种原始的美。
田螺坑的群楼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福建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的湖岽山的半坡上,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它由正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吕楼、瑞云楼、和昌楼、义吕楼组成,均保存完好,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居高俯瞰,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美妙绝伦、璀璨夺目,犹如从天而降的飞碟,神奇而迷人。也被当地民众俗称为“四菜一汤”,右边两幢两层长方形土楼似一双“筷子”,如邀请大家入席就餐,真是再形象不过了。《红楼梦》中:“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而田螺坑的“四菜一汤”加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摆天长地久,意味有永远不散的筵席。
田螺坑群楼是人文造谐与自然环境巧妙组成的绝景,旖旎秀美。东、北、西面环山,南面为梯田,在选址上遵循《周易》“金、木、水、火、土”五行次序建筑规划。土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是闽西土楼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义组织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乡村建筑模式”。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中心位置的正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步云楼还在兴建时,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和吕楼。1930年和1936年,又建起了振吕楼、瑞云楼,最后一座文吕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高都是三层,都是通廊式结构,每层22至32个房间,每座楼设楼梯2至4部。内堂与大门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就是振吕楼侧后方有祖坟,于是把内堂设于祖坟前面,与大门绕开。四座圆形土楼都是顺着地势增减一层层柱的高度,第二层取得了平面,方便居住,让人叹服。每座土楼把底层的土夯了1.2米厚,一层是没有窗口的,在那个岁月,喊杀声不时掠过山谷,强盗、山贼相扰于村,只要大门一闭,村民就安然入睡。即使有如此坚固的堡垒,但也有失守的时候,步云楼和和吕楼于1936年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才得以重建。
在南靖县书洋乡(下版寮村上节社),有一座通廊式土楼——裕昌楼,建于元朝中期(公元1308-133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裕昌楼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网楼。高5层,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也均以杉木筑建,第二层开始,支柱就左倾右斜、摇摇欲坠,于是南靖人给裕昌楼起了个绰号,叫东歪西斜楼。虽然歪斜,看似危楼,但经受600多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考验,均有惊无险,斜而不倒安如山,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闽西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网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最著名的是承启楼,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81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该楼共三进,外圈高四层,楼中有居,居中有厝,圆中圆,圈套圈,上上下下400间,3个大门,2口水井。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800多人。承启楼的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院内依然是耕读人家的生活,是忠孝仁义礼教的儒家信条。楼内还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在闽西所有土楼中,第一层为厨房和客厅,第二层大多为储存粮食和物品,第三、四层为一家人的卧室。每座土楼在大楼一层或天井中心设有祖堂,一律都是祭祀祖先的祠堂(除田螺坑的祖堂建在土楼之外,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族人进行祭祀)。客家人首先敬的不是神佛,而是祖先,每座土楼都可以找到一部完整的家族史。同一个家族的议事或红白喜事都在这里举行仪式。土楼是客家人“根”的象征,是他们家族、宗族血缘纽带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家族之城、防御之城,是客家人最终结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迁徙、奔波劳累的见证,而不是普普通通的民居建筑。
客家有俗语:“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买祖宗声。”因此,土楼里都是客家人,使用的都是客家方言,这是我国七大方言中唯一一个没有以地域命名的。客家人的祖先在中原,因战乱漂泊到闽西地区,但很珍视自己的语言,即使旅居海外多年的游子,都是乡音不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