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凤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但事实上,高校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兴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教学手段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则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代大学生是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造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程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自身发展与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便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纯粹理论性课程,觉得这门课程相较其他而枯燥无味。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所以也就经常能够看到这门课上的学生睡觉,玩手机,看其他科目的书籍。因为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匮乏,再加上平时懒于听课,所以导致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不理想。面对此类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尽早解决,尤其是老师应当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
1.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现在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采用照本宣读的方式授课,一节课只用一种方式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玩的状态。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正确的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在学习中共同获取知识,领悟精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知识主动抛售抽象的难懂的理论知识,而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只有在最开始的教学目的中深刻的明白领悟这一基本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
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授课
现在我国自小学到高校课堂,除少数贫困地区没有设置相关配置外,信息技术基本得到普及。但就大多学校来说,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合理利用教室中的信息技术设备。很多时候,因为当堂所讲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会放弃使用多媒体技术。尽管信息化教学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制作课件的水平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及教育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从教师自身来看,除了教师本身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不够部分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不过关,课件制作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迷失了教学目的。比如课件元素杂乱,大多数教师制作的课件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元素,如图片、声音剪辑、甚至能够制作很多复杂的动画,这些繁杂的课件因素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内容产生干扰,学生会被有趣的课件内容产生兴趣,从来忽略对课件呈现的知识掌握。还有课件思路混乱问题,大多数教师制作课件往往是同一课件内展现了很多部分的内容,而各个部分内容之间却没有紧密的内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熟练掌握,合理应用,把握好一个度。
3.借鉴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中特别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课堂, 我们的教师也可以借鉴 这一思想。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来实施不同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言论、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来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当然,要是逐个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如今的大课堂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所代课程的系别来实施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文科系学生来说,对理论性知识理解能力强,可以讲多于练。比如艺术系学生,则通过趣味课堂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4.师生互动
学习本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师生双向互动过程。课堂死板,毫无生气,学生自然也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用视频音频引起学生关注,采用辩论方式,让学生模拟正反双方辩论课题加强知识理解。教师在课堂多采用提问方式,以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以及当前当代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中兴趣缺失,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而通过阐述教师教学手段在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育思想及师生互动四个方面,给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供了一点观点。因为所阐述问题并不全面,所以不能得出定性结论,但希望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高校大学生对政治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金蓉;儒家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
[3]时美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张学平;论师范学校政治课的教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宋瑶;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