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超 王娆
【摘要】儿童哲学与儿童心理学分属儿童研究领域中的兩个学科,目前我们对儿童的研究偏重心理方向,而忽略了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儿童哲学并非晦涩深奥的理论,而是研究儿童的又一蹊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儿童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比儿童心理学,再次强调儿童哲学的重要意味。
【关键词】儿童哲学;儿童心理学
目前我们对儿童的研究,偏重于心理方面而忽略了哲学方面,这从大专院校开设的课程中可明显看出。在儿童教育类专业中所开设的课程,必然含有心理学,而关于儿童哲学方面的授课则较少见。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也未见有关于儿童哲学的内容,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则是每个幼儿教师的必修课。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文章,虽未经严格筛选,但从2010到2013年,儿童心理学的相关文章约有14000篇,而儿童哲学的相关文章只有约7000篇。在儿童哲学和儿童心理学失衡的今天,儿童哲学研究的加强,有其深刻的重要性。
一、儿童哲学:窥探儿童的世界
儿童哲学是李普曼在20 世纪 70 年代创始的,但李普曼提出的儿童哲学实质上是“儿童哲学思维训练”,强调的是对儿童哲学思维的探讨和训练。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儿童哲学最表面的那层意味,即“儿童的哲学”。
哲学为穷理之学,它的内涵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追求。[1]儿童哲学是儿童学与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许多人认为儿童不存有哲学思想,因为就算对成人来说,哲学都是那么的晦涩,他们将儿童思想当作由于儿童无知而提出的幼稚的看法,但正是因此,幼儿才更容易从多个角度开放地认知事物、进行最原始的人类思考。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思辨意识,他们能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确是有哲学的。
二、儿童哲学:其研究意义何在?
1.将儿童视作儿童,重新认识作为主体的儿童
哲学强调,作为主体的儿童是与众不同、拥有自我个性的。美国行为学派心理学理论最不合理之处就是把儿童当初动物来看待,他们认为儿童可以像动物那样被训练和操纵。[2]
2.了解儿童的世界,给予儿童精神的温暖
儿童哲学十分关心儿童的精神生活。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对儿童全方位的关怀,但学术界依然只侧重关注儿童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很少撰文探讨儿童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儿童的精神生活,才更对儿童更好的进行教育,儿童也才能更好地获得全面的发展。
3.向儿童学习,达以精神的回归
儿童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展开式进行的,像放映慢镜头一样,因此面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会抛出大量的思考和发问。老子就认为,最有智慧的圣人应“宛若婴孩”。儿童的头脑中拥有值得我们发掘、借鉴和深思的闪光思想,这将对我们认识儿童、剖析人类思想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儿童心理学:对儿童进行理性分析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3]随着人们对儿童的重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也愈演愈烈,心理学家们开始用量化和实验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儿童,儿童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思辨性和人文性。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使儿童心理学朝着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儿童哲学与儿童心理学:不同的视角,一样的关怀
儿童哲学和儿童心理学虽分属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在探讨关于儿童发展的问题。理清两门学科间的联系与分歧,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工作者给予儿童更全面的关怀。
(一)儿童思想,是哲学的火花还是心理的机制?
从哲学上来讲,思想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儿童思想火花的闪现是儿童作为人类的一个表现。从哲学的逻辑性上来看,儿童的逻辑特点是科学逻辑与魔法逻辑混合,当儿童以这样的逻辑去思考和解释现象时,就必然与真实世界产生一定的错位、概念混杂等问题。[4]因此,他们毫不怀疑自己是妈妈从土豆地里挖出来的。
但在儿童心理学中这个问题被简单的解释了。皮亚杰认为思想的发展主要受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儿童的认知能力水平所限。他用“三山实验”证明了儿童思维的显著特点,即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种思维水平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认识事物,但这也无法解释为何儿童会有那样令人讶异的追问。
(二)关注儿童,是用人文关怀还是用理性分析?
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回答道:关注儿童,既要运用人文关怀,又要运用理性分析。但在实践中,人们又往往忽略了前者,专业性、数据性和理性成为研究儿童的主流趋势。哲学家斯普朗格曾指出,对儿童的表现生活、思想过程、情感活动及意志表现等,可以分别进行研究,但如果这些研究不能和幼稚心灵结构整体及其整个生命的完成的观点发生联系,那将毫无助益。但在现行的儿童心理学中,却恰好缺乏这种见解。[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偏重于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因素,而忽视探察儿童生活的生动内容。[6]但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我们还必须给予儿童真诚的精神关怀,认真倾听儿童的想法,儿童哲学正是对这一口号的响应。
五、重拾儿童哲学,用人文感性的科学视角重新探索儿童世界
儿童哲学自问世以来,始终秉持着这样一种核心理念:欣赏儿童那种哲学家式的思考和推理,重视儿童独立思考的价值,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7]如果成人能够结合儿童哲学的核心理念对儿童爱思考、爱探究的天性给予正确引导,儿童的主动性、思维能力、探究操作能力等都会获得好的发展,但当前的社会价值导向以及成人的教育观念正在不断抹杀儿童的这种天性。
儿童哲学与儿童心理学从不同角度同样关注着儿童的发展,前者注重人文性,后者偏重科学性,对科学的追求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人文感性的科学视角全方位呵护儿童的快乐成长,儿童哲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个都不能少,都是我们了解儿童世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剑铭.打开思想的一扇窗—儿童与儿童哲学.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詹栋梁.《儿童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林崇德.试论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的道路
[4]张玉敏,李晓燕.基于幼儿偏好文本“童话”对幼儿思维特征的推断.学前教育研究.2013
[5]斯普朗格著,王文俊译:《青年期心理学》,台湾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1957
[6]刘晓东.儿童哲学初探.江西教育科研.1991
[7]韩莉.儿童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思考.特立学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