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兵 刘年祥 郝鹏
中国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或是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促使产品升级换代,或是投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突破竞争格局。江苏快乐木业集团是专业从事林木产品深加工的出口制造企业,主要生产胶合板、集装箱板、定向刨花箱板、实木地板、复合地饭等10多种系列产品。其中,集装箱底板等产品远销马士基等海运巨头,国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像我们这样典型的加工制造企业,“知识产权”俨然就是“高大上”公司的专属名词,然而,回顾过去十几年快乐集团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的发展历程,得益于集团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得益于知识产权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及科学管理。从2001年“快乐牌”胶合板被评为“扬州市知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到2010年“快乐牌”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2004年集装箱地板通过了法国BV认证到2013年第一件发明专利被授予专利权,笔者亲历了知识产权从零起点到正规化运营的过程。
什么是零起点呢?以我们的经历看来,就是零意识、零体系、零人才、零经验、零资源。
零意识:从高层到员工不了解知识产权内涵,也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更关心如何高效的获得订单、完成订单,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零体系:没有专利、商标的申报和管理制度,都是高层不定期的提议和布置。我们属于传统的出口加工的模式,工程师都是为生产线服务,没有独立的研发部门,更不用说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
零人才:全集团法律工作仅有两名兼职律师,员工以产业工人为主,技术人员最早仅占不到5%,更没有知识产权或法律背景的专业人才;
零经验:2009年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以前,我们仅懵懂地了解商标、专利的申请流程,如何科学地开发优质知识产权资产、如何化解知识产权危机、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为企业经营服务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实操技能。
零资源:由于最初申请量比较小,商标专利没有固定预算,也股有引入专业的服务机构,所在地的优势企业众多,我们这样的出口企业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
与“零起点”相比,公司的知识产权问题却不是“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国际市场的份额日益提高,知识产权黄灯事件逐渐浮现,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海外市场订单,这种情况下,我们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合作全面升级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经过5年来的努力,“快乐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25项,其他10多项专利正在审查中。
回首蜕变,我们总结出以下制造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锦囊:
1、寻找契机,获取重视
知识产权事务在加工制造型企业,往往都被老板归入重要而不紧急之列。这是一种现实,就连IP发达的美国也不能例外,正如《烧掉舰船》一书中,微软负责知识产权的高级副总裁Marshall Phelps讲述,绝大多数美国公司的CEO、董事长,几乎不会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上给予过多关注和精力。
另一种现实是,一旦公司遇到专利、商标的麻烦,甚至遭遇法律诉讼,作为知识产权负责人就成为最直接的责任人。为避免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需要“先老板之忧而忧”,尽力争取和平年代老板对发展战略性核武器的支持,其重要程度事关全局。
在我们看来,邀请外部专家做培训、写一份长篇累牍的工作报告都不是最有效的手段,仅需要抓住一个恰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行动,便可打开局面。这个时机可以是竞标时遇到对手的侵权诋毁,可以是科研项目申报的落选,也可以是展会上的模仿产品,甚至可以是上级领导视察公司时的一段重要讲话。利用这个时机,解决一个相对简单的知识产权问题并获得明显的改善或成绩,甚至将行业领先者或竞争对手的案例作为佐证,打开局面便水到渠成。
2、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获得老板的重视后,往往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然而,胸中有丘壑却不能操之过急。我们曾参加各种行业论坛、培训,知识产权战略、专利地图、专利布局和预警等琳琅满目,开始会觉得收获很大,回到企业感到很无力,或是不适宜落地,或是受到内部资源的掣肘,总之无从下手。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制订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工作规划,包括IP部门的组建、商标专利布局规划、风险的管控体系等等,也曾想引入服务机构大干一番,结果由于预算的问题被董事会否决,而且主张自学成才。
工作还是要往下推进,只有将原来整体的工作规划分阶段分模块执行,通过仔细分析公司现状和同行隋况后,发现我们林木制品加工行业技术更新周期较长,同级别企业创新方向交叠性强,迅速i煎过专利保护才能将技术创新有效转化为产品优势,因此首项工作主攻专利申请,并突出“快”字。在新一代产品开发过程中,紧抓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专利挖掘与申请,并向省知识产权局申请加快程序,在行业内首先获得了定向刨花板箱板的专利组合,为海外竞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取得初步的工作成效,我们趁热打铁:制订专利申报流程,设立研发部和生产线专利负责人,大规模开展IP培训……知识产权规划化整为零的逐步展开。
3、集成嵌入,步步为营
高度协同性是企业知识产权的显著特点之一,研发、生产、采购、销售、法务和人资等方方面面都属于知识产权的管控范畴,快乐木业作为大型集团,各分厂、产品事业部和国内外代理商也不能忽视。
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协同工作效率,我们引入嵌入式集成专利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发掘企业运营各板块的IP管控节点,将IP工作流嵌入其中,每个管控节点的IP工作流整合起来构成完成的知产管控体系。看似散落,但却以内在逻辑成为系统,例如,研发部的新品立项阶段,立项评审会上增加在先专利调研一项,要求项目负责人阐述在先专利的分析结论,从专利层面了解竞争对手、潜在合作伙伴、优化研发方案,甚至还可以规避一些早期知识产权风险。两年前,新品开发项目的在先专利分析中,我们发现国外一所研究机构已经对拟开发的技术申请多项专利,于是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该机构,最后双方签订了委托研发协议,项目完成比计划时间提前了半年。
要想“嵌入”顺畅,就得使出与“锦囊二”的组合拳,不能指望管理体系一蹴而就,比如先教会工程师读专利、搜专利和用专利,在先专利调研报告便水到渠成。
4、服务为先,互利共赢
知识产权在企业都是花钱的事儿,初期不能产出价值,那么让相关部门都见到回报就成了“集成”IP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
首先,奖励得兼顾效率与公平,过去我们专利商标比较少,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往往“简单粗暴”。随着IP资产的累积,质量差异化自然产生,大家的意见也就随之而来,我们陆续推出分级奖励、分阶段奖励和多元化奖励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起全员参与专利工作的热情。
其次,即使IP投入短期内很难看到直接效益,对企业运营各个层面的支持时刻不能忽视。通过申报驰名商标并深入融合品牌推广,不仅提升“快乐”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给国际市场的投标也增加了有份量的砝码。为新品尽快获得的发明专利,不仅为我们在客户面前赢得尊重,还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科研资金扶持。正是本着这样服务经营的理念,使知识产权工作在公司内部深得人心、顺畅开展。
正是这四大锦囊帮助我们从零起点快速上轨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对于出口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妨试试这四条锦囊来提升知识产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