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娟
摘 要:羌绣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羌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羌绣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独特的装饰风格逐渐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原本静止于羌族服饰上的古老羌绣,大量的被截取复制在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上,片段化的羌绣纹样不能正确表达羌绣文化内涵,阻碍了羌绣的健康发展和羌绣手工艺的传承。以研究羌绣文化核心价值为导向,建立多渠道发展模式为途径,改善羌族刺绣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
关键词: 羌绣 传统手工艺 核心价值 多渠道发展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丰富的独具羌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其中“羌族刺绣传统手工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将技术和艺术、实用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
一、羌绣传统手工艺发展进化的几个阶段
我们今天看到的羌绣并不是传统羌绣的原貌,它跟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发展阶段。
源起阶段:羌民多聚居在高山峡谷地带,生存环境艰苦。羌族先民乞求神灵的保护,将植物、动物、云彩,流水等自然元素视为神力的象征,逐渐将其演化成图腾纹样,并大量装饰在生活器物上。最后演变成服饰纹样,如云纹、绳纹、回字纹等。
实用价值阶段:羌族传统服饰的面料均为自家麻线手工织就,非常容易磨损,且不易修补。羌人把图腾纹样用针线“凿”在衣服上,既可防止衣服磨损;又能可随时得到神灵的护佑。
手工技艺提升阶段:由于历史原因,羌族几经迁徙,羌人中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迁入岷江上游一带。受汉族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羌绣吸收汉族挑花绣技法后,对于纹样形态的描绘及色彩的表达日趋成熟,羌绣装饰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羌族刺绣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羌绣是羌族最具认同感的族群符号,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羌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体系。无论从纹样的造型、构图的设计、色彩的搭配、针法的考究及综合整体的表现,都呈现出民间成熟传统手工艺的特色。2008年6月,羌绣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羌绣的人文价值分析
羌绣围绕羌民的主观意识发展,具有典型的人文价值特征。羌族在迁徙过程中,逐渐从游牧生活体转化为农耕生活体,牧羊是羌民主要的劳动形式之一。羊肉羊奶可以果腹、羊皮可以御寒,羊在羌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羌族民间广为流传 “羊”的神话传说。羌民视羊为守护神,每逢节庆或祭祀活动,都要祭杀活羊,跳羊皮鼓舞,以求消灾避邪,天降福祉。羊头图案被广泛刺绣在羌族男子的服装上,以求得神灵保护,寄托亲人之间的关怀和祝福之意。美丽的羊角花也被羌族妇女刺绣在长衫,围裙,鞋面等处,寓意生活的美好。
(二)羌绣的手工艺价值分析
羌绣特有的针法及刺绣技巧最能体现其工艺价值。羌族没有文字,羌绣历经数千年,都是在手口相传的传统模式下发展。居住在河谷地带、高半山地带、高山地带的不同宗族的羌民,又各自发展出不同视觉效果和刺绣技法的绣样。针法是塑造一副完美绣品的基础和技术保障,不同纹样需要不同的针法表现。羌绣针法主要有平绣(撇花)、架绣(架花)外,也用琐绣(钩花)、打籽绣、剪贴绣、挑绣(提花)等。根据绣片的面料、绣线的材质、绣纹的造型及配色需求来选择。平绣因排线整齐均匀,既可塑造纹样形态,也能表现细腻的色彩层次,常用于表现花卉图案,是羌绣的基本针法。在围裙、鞋面、小孩帽上随处可见。
(三)羌绣的艺术价值
羌绣纹样古拙淳朴、色彩绚丽,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装饰风格。羌绣也称为“撇花”,它不需要绣架或绣绷,直接拿在手上就可以刺绣。正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为羌绣题材的选择和艺术化的表现提供了空间。羌绣分彩绣和黑白绣两类。彩绣图形饱满色彩绚丽对比强烈。图案多以花卉植物为主,采用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为主的构图方式,常在服饰的领口袖口处辅以二方连续图案。羌族女性喜欢用高明度和高纯度的绣线来刺绣花卉,一朵漂亮的羊角花,通常用红黄绿三色来绣制,不同色彩面积和位置的相互穿插,强烈的对比色也能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黑白绣构图严谨针法细腻清丽脱俗,常用于羌族妇女的围裙等处。其中蝴蝶图案最具艺术造型感,黑白绣的蝴蝶多表现产卵时的样子,头小、翅膀半开,肚子鼓圆,这是因为羌民认为蝴蝶能赋予女性强大的生育能力所致。羌绣的艺术价值不仅止于纹样和配色研究,更多体现了羌族女性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当下羌族刺绣传统手工艺主要发展形态分析
羌族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工业文明的侵蚀,如何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形式下的羌绣发展形态
政府扶持是当下传统手工艺生存的捷径,但绝不是最有效的路径。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后,相关政府便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羌绣保护和传承的活动。首先是寻找和评定羌绣传承人,其次是举办各种公益性质的羌绣培训班。这些活动有益于羌绣传统技艺的恢复和推广,但单纯只恢复羌绣传统工艺,还起不到助推羌绣发展的作用。面临高龄化的羌绣传承人,冷清的免费羌绣培训班,政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学校教育形式下的羌绣发展形态
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羌族刺绣课程,有利于对羌绣文化核心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为了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是大多数青壮年羌族男女的必然选择,季节性空寨现象非常普遍。年老的阿婆已经没办法再穿针引线,年轻的妈妈却常年外出打工,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羌绣。羌绣传承人到学校讲授羌绣纹样的故事,传授羌绣针法,有利于羌族孩子从小接触自己民族文化中核心部分,同时也为羌绣传统工艺的推广和创新打下基础。但真正开设这项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学生对自己文化缺乏深度理解,从根源不认同羌绣的价值,从而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依附旅游产品发展的羌绣现态
传统羌绣和现代旅游产品不能平行对接。羌绣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它必须生长于特定的土壤中。旅游产品则是现代消费品的一种,是旅游景区特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它具有生产更新快,产品产量大,产品成本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和需要倾注大量时间及心力才能完成的羌绣毫不匹配。在北川,汶川、茂县等地的旅游景区内,大量以羌绣为嘘头的旅游产品占据市场,它们做工粗糙,价格不菲,一些绣品甚至是机绣产品。这种现象无疑是对羌绣的伤害,它没有正确表达羌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影响消费者和新生代羌民对羌绣的正确理解,这将对羌绣的推广和发展造成极坏的影响。2014年调查显现,羌族景区内销售羌绣旅游产品的商店倒闭大半,几家政府扶持的大企业也步履维艰。羌绣本是羌族服装上的图案,它的形成及生长都是为羌民的日常生活服务,要成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必然要经历重生的阵痛。
四、羌族刺绣传统手工艺发展途径分析
(一)以羌绣文化的核心价值为导向
在处处以文化论的今天,羌族刺绣亦然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羌绣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羌绣是羌族的符号,是羌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体现。它记录了羌族发展历程,表达了羌民的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二是羌绣是羌族人民的情感纽带。羌绣是传统羌族女性必须掌握的一门手工艺,为爱人精心绣制服饰是表达纯真情感的方式。三是羌绣传统手工艺独特的生态传承方式。生态指人、物、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羌绣传统传承方式准确解释了这个定义。传授羌绣没有特定的老师和固定的授课内容,全靠同一族群为大单位,以各自家庭为小单位,通过母女、姊妹之间手口相传来完成。这种源发性和自发性的传承方式体现了生态传承的特色;羌绣的纹样和色彩来自于自然,而自然四季的变化,为羌绣纹样和色彩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不同羌寨的羌绣也不尽相同,这种不同会在羌绣文化的精神指导下趋向大同。以上三点核心价值是羌绣文化生长的基因,抛开单纯羌绣技法的机械学习和复制,坚持以核心价值为导向推进羌绣发展。
(二)建立多渠道发展模式的途径分析
1.夯实羌绣工艺。羌绣工艺包括针法和纹样创作两部分。现代生活环境下,已没有传统传承的可能性。
a普及羌区学校的羌绣课程,可以保证羌绣工艺的传承。羌族中小学生是羌民族发展的希望和后续力量,用科学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传授羌绣技巧和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羌绣,为以后羌绣的传承和推广培养接班人。b坚持开办公益性羌绣培训班。单凭羌绣非遗传承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扛起羌绣发展大旗的,只有从基本技法的培训开始,培养出一批有技巧有想法的年轻绣娘,才能完成羌绣的后续发展。
2.抓住主流创新力量。羌绣古老的纹样和色彩虽独具民族风情,但已不被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羌绣经济再发展。美术学院的师生可以既不破坏民族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对羌绣纹样及色彩关系进行再设计,让这些新羌绣优雅的盛开在现代生活装饰品上,既达到经济效益,又能更好更广泛的推广羌绣。
3.丰富宣传形式。网络宣传是现在媒体主要的宣传模式。羌绣是羌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羌绣发展依靠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纸介媒体都是必须的,但更需要政府和商家开展一些民间宣传活动,通过庆祝羌族节日、羌绣才艺大赛等形式,让羌绣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4.建设羌绣品牌产品。商家联合研发经营,建设高质量羌绣品牌形象。大多商家的货源渠道一致,消费者看一家等于看十家的现象在景区常见。羌绣品牌鱼龙混杂,羌绣产品的图案、色彩及表先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从创新新羌绣的角度出发,商家联合形成从产品的策划,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同一化品牌销售模式,既能提高羌绣商品销量,也能更好更准确的推广羌绣文化。
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羌绣的发展规律,羌绣吸取羌民族文化营养的根系却不能被斩断,新羌绣的精神内核仍然是羌族传统文化的缩影。不论新羌绣以何种形式延续,它都是羌民永恒的情感归宿。
参考文献:
[1] 徐平.羌族社会——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和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 冯骥才.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