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培养全科医生方向人才的实践

2015-05-30 12:22刘纯景徐媛媛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医学实践

刘纯景 徐媛媛

【摘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体制上解决基层卫生人才不足的一项措施。在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中开设全科医学方向班,探索全科医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课程改革与探索,增加全科医生方向理论知识,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鼓励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毕业后长期留在基层服务。

【关键词】临床医学 全科医生 实践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36-02

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仅有15万名全科医师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5.6%(其中注册人数为4.7万,取得合格证书人数为9.8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07人),远远低于国际上30-60%平均水平。全科医生人才缺口十分巨大,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瓶颈。医学高等院校必须关注全科医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快人才培养速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人才要求。目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主要培养临床专科医生,到基层做全科医生成为他们心理上难以逾越的坎。我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型、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为此,我校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中开设全科医生方向,探索全科医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实现从“专科型”到“全科型”的过渡,力求解决基层卫生机构缺乏全科医生的突出问题。

一、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方向的必要性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需要

强化基层医疗是医药卫生改革的关键点之一,目前我国建立了近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随着社区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今后群众看病在社区就可以得到满足,但快速发展的社区医院对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数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开展全科医学方向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老龄化社会和养老方式的改变需要大量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眾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共青团中央、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辦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临床专科学生大部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相当一部分做了全科医生,为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打通了渠道,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队伍中增添了有生力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供场地和指导,累计23场次,受训人员198人;有6名教师参与培训营养师、按摩师等计1000人/天,为淄博市乡镇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00人次。大力开展卫生扶贫。扶持临沭县玉山镇村级卫生室8个,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为玉山镇提供规划设计,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导意见》,2011年7月1日

[2]秦怀金,国家卫计委科学教育司司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14.12.22

[3]周毅, 论民办高校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必要性[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12(25):83~85

[4]胡军,李士雪,罗司君,等.山东省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需求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04(6):378~380.

[5]王兵,魏双平,《全科医学概论》江苏凤凰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全科医生临床医学实践
全科医生对乳腺癌病因预防的策略和展望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从教学管理者视角看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全科医生在“医养融合”中作用的分析与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