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外宣翻译的读者接受度研究

2015-05-30 02:51李楚菡刘彬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政府工作报告

李楚菡 刘彬

摘 要:基于翻译学中的读者研究,阐释读者关照的外宣翻译理念;同时,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官方英译为例,结合翻译语篇所体现的政治分寸、文化差异、逻辑层次、行文节奏,分析其面向译文读者的翻译特点,望为外宣翻译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外宣翻译;政府工作报告;读者接受度

中图分类号:G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35-03

引言

外宣翻译指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汉语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1]。此类文本多具有通俗性,且面向普通外籍人士。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宣翻译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使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途径。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汉语资料被翻译成英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一直面临着重“宣”轻“外”的窘境,缺乏读者研究,对外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2013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的指导要求。作为重要的政治文献,政府工作报告的译文能否被外国读者接受直接关系到的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新华网授权发布的官方英文译本为语料,从翻译学宏观理论及汉英双语微观对比的视角研究如何提升外宣翻译的读者接受度。

一、翻译学中的读者研究

20世纪中期以前,翻译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文本研究及译者的经验与素质。60年代末,尤金.奈达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即“译文读者对译入语的反应程度大体上与原语读者一样”[3]。该理论强调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在于对等的读者反映,而非对等的语言形式,成为翻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随后,国内学者范仲英提出的“读者感受论”、许渊冲先生的“三之论”等也都以读者反映作为翻译评价标准,与“动态对等”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随后,纽馬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原文文本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

ction)、呼唤功能(evocative function)三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较好服务于读者。其中,表达功能文本旨在传达情感,呼唤功能文本亦具有号召性和渲染力,翻译时都不能忽略其特有的语言结构、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信息性文本则以有效传达文本内容为目标,译者应站在译入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角度下,为译文接受者在获取信息时消除障碍[4]。

80年代后,认知语言学家斯佩尔和威尔逊创立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

imal relevance)”为准则,即用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即用有效的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5]。因此,译者应为译文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境知识,并让译文读者尽可能少地付出推理努力达到预期的理解。

读者反映决定了外宣翻译工作的成败。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代表的外宣文本普遍在于描述客观事实,属于典型的信息类文本,其翻译策略应不同于注重文体和创造性的文学翻译。因此,为体现原文的信息功能,翻译时应以读者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在原语与译文间寻求动态对等。译者须掌握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差异,建立两者的最佳关联,准确、简明、流畅地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

二、外宣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2004年,时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的黄友义在长期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中国政府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由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汇报过去一年政府工作进展及部署来年工作安排的政府公文,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内容,是对中国一年来的国情国策及重大事件的全面梳理。其来源和内容无疑是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并能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便成为其翻译任务的重心。影响中外受众思维习惯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分寸、文化差异、逻辑层次、行文节奏。

(一)政治分寸

外宣翻译多具有显性或隐性的政治色彩。例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海洋权益”一词未被译为“sea power”或“sea right”,因为这样的译文往往会被英文读者仅理解为领海权。实际上海洋权益不仅包括领海权,还会涉及国家一切与海洋相关的政治、经济、安全、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利益,所以翻译为“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更能全面体现词条的政治内涵。

为力求政治保险,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往往需咬文嚼字、力求对应,但并不意味着“望文生译”。例如“全军和武警部队展现出新的风貌和战斗力水平”这句话被译为“the armed forces and armed police force now are full of new vigor and have enhanced their capabilities”。其中“战斗力水平”未被译为“fighting capacity”或“combat effectiveness”,仅用“capabilities”一词强调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实战运用综合素质,而省略了对“战斗”一词的翻译。实际上中国国防的提升并没有通过真正的战争来体现,如果突出翻译“战斗”一词反而容易在英文读者心中留下中国好战的印象,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译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丰富的政治知识,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措辞中的政治信息,让译文读者客观认识并易于接受中国文化及国情国策。

(二)文化差異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包含了大量中国特色词汇,而巨大的中西文化差异往往导致其英文对应词条的空缺。因此,译者需从外国读者的语言习惯及文化心理出发,不拘泥于表层文字的翻译。例如“留守儿童”一词容易按字面意思被译为“stay-at-home children”。但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英文中“stay-at-home”作为合成形容词往往用于描述不常外出或不工作而留在家中操持家务的人。政府工作报告中“留守儿童”的完整翻译为“children who are left behind in rural villages by rural migrant workers working in cities”。可见,只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语境,才不会造成翻译上的误解。实现外宣翻译的“动态对等”常需进行补偿增译,使交际双方互明。

即便对于同一词的翻译,在不同的语境及搭配中其含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看到“精神”一词,略懂英语的中国人便会把“spirit”作为其直接对应的英文词条。但英文中的“spirit”与汉语中的“精神”一词在外延上存在差异,“spirit”往往会让英语母语使用者联想到“灵魂”,“信仰”及“生命力”等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精神”一词的理解与翻译则需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譬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精神文明建设(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针对“物质文明建设”而言,强调要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道德素质。如果翻译成“spiritual progress”,英文读者很容易产生有关宗教的联想,这是不恰当的;另外,“十八大精神(guidelines of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Party Congress)”本质上是体现会议的指导原则,翻译成“guideline”比“spirit”更贴切。可见,对于真正成功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6]。

(三)逻辑层次

就语篇结构而言,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明显差异。汉语句子特点是“以意统形”,因而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parataxis),强调逻辑关联与意义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际之间的形式衔接。英语句子的特点是强调形式和功能,因而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hypotaxis)。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7]。下文为三个句子组成的一个语段:

1)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In the last year,we met more difficulties but delivered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expected.)

2)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奠定了基础。(The economy and society developed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thus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3)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The-

se achievements encourage us to forge ahead and make further

progress.)

以上英译文中的黑体词是补充的连词和代词,它们昭示了译文逻辑,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这些词在汉语语篇中有时可有可无,但在英语语篇中却必不可少。例如第一个汉语句子表面上看来是两个并列结构的分句,其实深层的逻辑语法是转折关系,所以在英译的过程中需补充连词“but”,才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外,根据例句中的斜体词也不难看出英文句子更倾向于“化静为动”,通过一系列简明动作形象地梳理语篇逻辑层次。

汉语表述的政府工作报告长句较多且句型单一、一逗到底,语篇的逻辑层次在表层语言形式上经常没有明显体现。汉语句子普遍较少使用逻辑关联词行使语法功能,甚至句子省略主语都不影响理解。英译时,译者需要补充隐性的逻辑结构,有时甚至还需通过信息重组来化解汉语语篇中的“流水句”,以提高英文读者的接受度。

(四)行文节奏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而言,其英语译文往往最初是以会议口译的形式传达,所以译文节奏感也是影响读者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就句式而言,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语原文经常以罗列祈使句和四字结构增强行文的节奏感,例如:

4)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We should)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law-based,innovative and clean government,enhance its credibility and law-enforcement capability,and strive to provid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services to the people.

与汉语不同,英译文将原文的三个“政府”合并翻译,也主要是从节奏感考虑。如果与汉语硬性对照,直接翻译为“building of a law-based government,innovative government and clean government”,则不但未能达到反复的修辞效果,还会使逗号处的停顿略显突兀。因此,通过省略的方式可以避免拖沓的结构破坏整个英文长句的流畅度,同时也保障了译文中三个分句的平衡感。

再者,节奏感还体现于译文音韵的律动。例如“四风”一词被译为“formalism,bureaucracy,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一方面充分诠释了词条内容,另一方面在措辞上还根据这四个多音节单词的尾韵/sm/、/si/、/sm/、/s/进行了错落有致的组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再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5)所有公務员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All public servants must put people's interests first and perform their duties honestly,diligently and faithfully.

结尾处“honestly”、“diligently”、“faithfully”三个副词的使用不仅表义到位,还简化了句子结构;通过连续押韵,恰到好处地强调了“廉洁”、“勤勉”、“真正”的态度。行文节奏是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的结合之处。当翻译融入句式、停顿及音律之中,便形成了译文节奏感。可见,把握译文节奏感是增强目标读者接受度的一大突破口。

三、结语

外宣翻译难度大,影响广。汉英两种语言本身存在天壤之别,且原文和译文的受众不同,内外有别。因此,只有注重读者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本在处理政治分寸、文化差异、逻辑层次及行文节奏上充分考虑了英文读者的反应,把握了传播中国声音与读者接受度之间的平衡。

外宣材料在翻译时需尽可能贴近原语,但并不意味着追求双语文字的表层结构对应。由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建立在译文读者理解的基础之上,译者应该准确把握读者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期待。在翻译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换、删、补、调等变译策略提高读者接受度。总之,译者不仅要精通双语,还需加强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研究,加强原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外宣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大传播,2004(9):4-6.

[2]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J].党史纵横,2013(9):1.

[3]Nida E A,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1969.

[4]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5]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6]Nida E A.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7]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政府工作报告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为啥要提倡工匠精神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