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回溯的文学创作与《失乐园》的写作

2015-05-30 20:43姜涛魏伟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弥尔顿失乐园英国文学

姜涛 魏伟

摘要 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成就最高、最为著名也最被后人称道的作家之一,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评论者。在英国处于后文艺复兴时代和前启蒙时代时,国家的政治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的情况都有所完善,而在莎士比亚之后,英国的文坛与社会发展相比,似乎就显得有些步伐缓慢了,这一时期没有涌现出莎翁这样的文学巨匠,但弥尔顿依然用他独特的思想和创作方法支撑起了自己的创作。弥尔顿的诗歌富有哲理,政论鞭辟入里,可以说,他在文学中贯穿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创作方法回溯式与开放性的合一也给之后的文学写作多了些启发。本文将从英国社会与文坛状况出发,以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作品为例,分析他的创作方法、艺术特点和思想状况等。

关键词:约翰·弥尔顿 文学创作 英国文学 《失乐园》 《复乐园》

引言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虽然步伐相对意大利等国家晚了一些,但是文学却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井喷式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涌现为英国文坛和世界文坛增加了一批宝贵的财富,其中尤以莎士比亚为代表。文艺复兴之后,英国社会稳步发展,政治经济全面振兴,但是文学创作中涌现出的大家并不多,弥尔顿是其中屈指可数的优秀诗人。他始终代表着进步的力量,用诗歌的创作呼唤着英国政治稳定与复辟时期的心灵要求。本文将从英国社会与文坛状况出发,以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作品为例,分析他的创作方法、艺术特点和思想状况等。

一 回溯式的社会状态与弥尔顿的思想社会经历

1 回溯式稳定型的社会状态的形成

17世纪的整个欧洲都处于一个急速近代化的局面,經过漫长的中世纪后,文艺复兴唤醒了欧洲几个重要国家的生活活力,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诉求,在17世纪,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与政治愿望的树立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在英国也是如此。

笔者认为,英国这一时期的社会稳定程度并没有特别高,但是这并不影响已经逐渐成熟的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属性的迅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进步的资产阶级最终认识清楚自己的属性,从与王权的妥协合作,走向了自身的独立和统治。

2 17世纪的英国思想风尚与文学传统

17世纪英国社会的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派系斗争也相对激烈,从文艺复兴时期的16世纪开始,英国便在国王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性质的宗教改革,建立了“国教”,但是改革很不彻底,而这种宗教的权益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相当有矛盾性。1640年,英国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正是这种思想诉求的政治反馈。而当时许多革命军团中的领袖人物都是“清教徒”的代表,除了著名的克伦威尔等,本文所要研究的弥尔顿也是其中的一员。从这样的背景中,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弥尔顿的创作与思想内核。

谈及英国的文学传统,真正可以算是独立文学传统的大概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开始,不过中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不少的民歌或者史诗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对于王权和教会的遵循,反映了当时英国井然的社会秩序和女皇统治下稳定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打破。但是,状态上的打破并不意味着文学同时和同步的反应。例如,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向上发展的时期中,依旧坚守着传统的英国文坛秩序和个人秩序,他阐述的多是对于资产阶级的抨击和资本社会黑暗的阐释,这都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传统风格。所以,直至今日的许多英国文学作品中,依然保留着对等级有序、社会稳定的回响与描述。而弥尔顿,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二 弥尔顿回溯文学创作观研究

弥尔顿生于1608年,卒于1674年,为了便于研究,笔者按照他回溯式文学观的形成,将他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1 回溯创作风格的形成

第一段创作时期中,笔者将弥尔顿的创作风格总结为激进的,不过,这一激进式的创作风格却是后期回溯式风格形成的开始。弥尔顿出生在伦敦一家富裕的公证人的家庭,也受到了很大的熏陶。当然,弥尔顿的骨子里流动着父亲的那种反叛精神,在大学时,弥尔顿进入基督学院,但是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写作和演讲之中,对于经院式的教诲很是厌烦,而且拒绝成为牧师,也拒绝与英国的教会进行合作。随后的弥尔顿过着与父亲一样被放逐的生活,苦读诗书,周游世界,就在这时,英国发生了政变,弥尔顿决心回国。而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弥尔顿无法从现实中获取足够的文化创作动力,便采用回溯式的方法,而这种回溯则在年轻的弥尔顿笔下,外化为一种激进。

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弥尔顿的文风还稍显稚嫩,许多中短篇的小诗直抒胸臆,表达他纯净无暇和洁白无邪的内心,例如他的成名作《圣诞清晨歌》、赞歌《莎士比亚碑铭》和诗剧《科马斯》等,表达的都是类似的感情。直到英国发生政变,弥尔顿开始踏入社会的时候,他的诗风出现了悄然的变化,就在《黎西达斯》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更讽刺了教会的腐朽和腐败,这在后来也成为了他诗歌中常常存在的旋律

2 回溯创作风格的成熟

第二段创作时期,笔者将其归为弥尔顿30至50岁时的创作。这时的弥尔顿在许多问题上都成熟了许多,而他也正经历着英国政界变化最为激烈的时代,从欧洲大陆回国后,他决心投身革命。在这一期间,弥尔顿写了许多的小册子,与诸多反革命派进行论战和笔战。

这一时期弥尔顿回溯式文学创作观的形成突出表现在他的政论文中,论调的核心是复古的,是回溯之前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本思路。例如,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的资产阶级联盟和资产阶级大革命形式急转直下,但是弥尔顿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观念,即使在英国皇室复辟的前夕,还写成了《建立自由共和国的捷径》进行抨击。

3 回溯创作风格的深化与内省

尽管前两个阶段中,弥尔顿的创作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即回溯式的写作观念,但是,这一创作方法的深化还是在他晚年时期。笔者认为这是与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分不开的,晚年的弥尔顿更加内省和自敛。因而即使创作观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深化与内省却突出表现在创作技巧上。弥尔顿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与烈火,而代之以诗化的语言,因而成就了英国文学史的高峰。

50岁后的弥尔顿生活状况相当艰难,首先是身体上的,双目失明,又罹患通风;其次,英国社会状况急转直下,复辟王朝的统治下资产阶级的发展自由度并不高,许多政治诉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然后,弥尔顿因为依旧坚持着反对和革命的声音,受到了复辟王朝多方面的打压和监管,生活自由度也不高;最后,财产被没收,书籍被销毁,大女儿离他而去,这都让已经年迈的弥尔顿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晚年时期。

但就是在这一时期,外界的打压、内心的不平和以及始终如一的政治理念促使弥尔顿进入了人生创作的高峰,虽然数量上并不如创作中期那样丰富,但是社会涵盖范围、文章结构和气度都丝毫不亚于前一时期,更重要的是,三部大部头的创作和一些其他的诗作在文学性上有了很大的增强,而正是这些作品,使得弥尔顿成为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三 弥尔顿与《失乐园》等三大诗作的回溯性写作

弥尔顿最后一个创作时期的三大诗作至今还在文学圈和许多学校的教学中列为必读书,它们是《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这三大诗作都取材于《圣经》中的新约或者旧约的一部分,主题十分鲜明,通过对圣经故事的发挥来表达革命者的道德、气度和信念等,许多情节和人物都被认为是弥尔顿自身的自况,用这两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坚毅使命和神圣信仰。这三部诗作将在下章进行详细分析。

1 《失乐园》等三大诗作的创作与艺术特色

《失乐园》结构宏大,气势雄伟,是弥尔顿最为人称道和提及的一部作品,这种长诗的意义在弥尔顿看来不亚于《荷马史诗》中的《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失乐园》的故事文本采用两条线索并进式的结构,故事则都取材于《圣经·创世纪》和其他的一些篇目。第一条线索是集中在亚当和夏娃身上,主要讲述两人从纯净到犯禁令,再到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乐园的故事;第二条线索集中在魔鬼撒旦的身上,这里的撒旦反抗天神,与天神激烈巷战,最后失去了天上的乐园。两条线索在亚当、夏娃犯罪的情节中进行交叉。

事实上,《失乐园》中表达的内容与很多传统的文学意象和概念是没有一一对应的,特别是对于亚当以及撒旦的描写上,以及对这两者的情感倾诉上。笔者认为,全诗中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条线索,即直接记叙撒旦反对天神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表达出了敢于与崇敬的权威进行斗争的精神,这种性格的塑造穿梭在骄傲而阴沉的撒旦形象中,使得这样的形象十分饱满。就笔者来看,这样的描写方法实际上流露的是革命“失败”复辟后整个英国状态,正是这种郁闷的心情中夹带着继续奋战的愿望。因而,这就带来了本文中所说的“回溯”问题。

2 《失乐园》等三大诗作的回溯性文学风格

上文已经说过,在大学时代,弥尔顿对于《荷马史诗》中的两篇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十分感慨,而创造的题材内容也是直接取材于《圣经》,从创作的层面来看,这种回溯和回顾是显而易见的。两条线索的应用可以说是来自于英国的叙事文学传统,也可以说是来自于对于长久以来由古希腊、罗马文学形成的传统仿效。

其次,从创作的意愿来看,弥尔顿这样的做法也有很强的回溯性。无论是《失乐园》《复乐园》还是《力士参孙》,弥尔顿所要表达的都不仅仅是对于旧有的文学或者《圣经》重写,对于它发微进而表达教义更不是弥尔顿的出发点,笔者认为其中更多的带有“自况”的味道,他在说的写的是自己晚年的精神状态,更是整个社会的状态。从更深层次来说,这种文学创作的回溯展现出了弥尔顿的一种文学观和文化观,那就是当下与历史实际上是一样的,撒旦带着抑郁,但是仍旧在反抗,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整个英国广大的资产阶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这种回溯的文学也是来自于英国的文学传统,虽说弥尔顿属于“清教徒”,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言人,与莎士比亚那时断然不同,但是,那种站在时代背后贯穿时代和社会的方式则是没有变过,他的冷静、博学和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与心态正是英国文学传统的反馈和培养。

结语

英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儒雅的、绅士的国家,文学传统也是以平和、有序的维多利亚风格为主,但是弥尔顿在17世纪的文学创作则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例外,实际上通过本文的分析也能发现,弥尔顿这个例外从根本上还是植根于这种文学传统的。本文从英国17世纪的社会与思想状况出发,结合弥尔顿本人的生平和其他的文章创作,解释出了一个具有战斗使命和革命信仰的作家,在他的笔下,不仅是诗一样的流淌和才华、学识的炫耀,更有战斗中留下的精神之光。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GH144016。

参考文献:

[1] [法]爱弥尔·涂尔干,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法]爱弥尔·涂尔干,渠东、付德根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齐宏伟:《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形象及长诗主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學报》,2009年第1期。

[4] 刘爽:《心灵的遮蔽与释放——〈失乐园〉的文本隐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5] 徐贵霞:《论撒旦作为诱惑者的变化——从〈失乐园〉到〈复乐园〉》,《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姜涛,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讲师;魏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弥尔顿失乐园英国文学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温暖的衣裳
失乐园——当代城市文明的凝视与寓意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国内弥尔顿研究述评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