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音乐特性

2015-05-30 23:33曾慧敏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克劳德德彪西

摘要 克劳德·德彪西是20世纪公认的新音乐开创者,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是印象派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是在其个人风格成熟時期创作而成的,能够充分代表作者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风格,也足以证明作者的高超钢琴技艺。本文通过分析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特点及音乐风格,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独到之处,品析钢琴音乐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克劳德·德彪西 钢琴前奏曲 音乐特性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也是音乐发展史上最杰出的革新者,他的音乐不仅富有创造力,还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虽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每部作品都能够对西方音乐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技法,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独具特色的体系,是对钢琴音色和声音效果的重要革新。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音乐语言流畅优美,题材恰当合理,演奏技术成熟而新颖,可以说,是其众多钢琴作品中的精华。

一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概述

钢琴前奏曲是一种常见的音乐体裁,具有短小、精巧的特点。在段落方面钢琴前奏曲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和对比,较为单一。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也同样短小,音乐思想较为集中。但是,德彪西并没有完全沿承传统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模式,而是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使这些前奏曲成为钢琴领域精品。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共分两集,每集为12首曲目,共24首。这24首钢琴前奏曲主要以描绘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为主,主要包括:《雾》《帆》《安那卡普里的山丘》《善舞的仙女》《水仙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乐斐的舞女》《游吟诗人》等。

二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创作特征

1 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也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是每部音乐作品都不可缺少的。德彪西在旋律创作方面,不同于以往钢琴前奏曲创作的反复、模进手法,也与浪漫主义的婉转起伏有所区别。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采用一种相对零散的旋律,音乐语汇体现出了片段化、不连续的特点,同时与不同的和声进行交织融合,表现出了以下这些独特的旋律特征:

(1)渐厚性的特征:在钢琴前奏曲的开始,作者通常采用单声部的旋律形式,当旋律再次出现时,则会将和声交织其中。利用不同的和声进行修饰,旋律也会逐渐变得厚重。例如,在《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一曲中,作者便是采用了渐厚性的旋律特征,这种手法不仅刻画出了少女清纯的气质,也让人物形式更加清晰。这种渐厚性的旋律特征,是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旋律形式。

(2)动机性的特征:在旋律创作特征上,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与传统的浪漫主义作品那种悠长婉转的旋律明显不同。德彪西采用了一种既散碎又具有片段性的乐句旋律。这种旋律具有时断时续、忽隐忽现的特点,带有明显的动机性创作特色。例如,《帕克之舞》就采用了这种较为机动化的旋律色彩。德彪西善于运用一些不完整的、相对零散的乐句来引领听众快速进入音乐意境当中,不仅突出了钢琴音响的独特性,也使描述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印象更加鲜明。

2 和弦特征

在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中,和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作品的演绎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创作中,在继承了传统优秀和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了更为适合自己钢琴前奏曲的一种较为新颖的和弦结构形式:

(1)不协和和弦:在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中,大多都采用了不协和的和弦形式。这种不协和的和弦形式使前奏曲的色彩和紧张感更加突出,也使作品更能够吸引人。德彪西的创作中,打破了传统不协和和弦的规律性,使其钢琴前奏曲中的不协和和弦相对随意起来,从一个不协和和弦过渡到另一个不协和和弦时,中间并没有传统的准备和解决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平行而连续地进行。这种特点也成为后期印象派作曲家们普遍模仿的对象。例如,在《水仙女》中就运用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平行进行的不协和和弦形式,使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被巧妙地烘托了出来。

(2)非三度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还可以分为四、五度叠轩和弦和二、四度叠置和弦。这些和弦的适当运用,不仅可以产生较为独特的音响效果,对营造神秘的音乐画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成为德彪西印象派钢琴曲的典型特征。例如,在《沉没的教堂》中,就运用了较多的四、五度和弦,通过这种空泛的和弦效果,来营造神秘的意境氛围。另外,在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当中,我们还可以经常遇到四度叠置和弦,这种和弦结构可以有效提升乐曲的色彩性,同时也能消弱和声的功能,给人以似有似无的存在感,从而产生一种空灵的印象。例如,《枯叶》中就采用了这种和弦形式,将枯叶被风吹落的悲凉画面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3 调式特性

大小调音节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最基本创作手法,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调式结构。但是,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却与这种传统的调式明显不同,他对调式音阶进行了历史性的革新。例如,采用了全音阶和五声调式等调式结构,让传统的大小调式变得模糊起来,增添了乐曲的幻惑色彩。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具体调式特征表现如下:

(1)全音阶:全音阶指的是一种人工调式,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六个大二度音程,这种音阶形式不存在半音阶,因此,也就不存在大小调音阶的划分问题,音与音之间的依附性也相对弱化起来。这种音阶特点,对于营造朦胧、飘渺的意境非常有效。德彪西在钢琴前奏曲中,对全音阶的运用非常熟练而完美。例如,在《帆》中大部分都采用了全音阶,并且将全音阶运用得恰到好处。将船舶依靠在海港和日落时的静谧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2)五声调式:东方音乐艺术对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德彪西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也非常愿意在东方音乐文化中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调式特点,德彪西对于这一调式特点也有着深厚的兴趣,并将这种调式灵活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例如,在《平原上的风》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德彪西就采用了极富东方特色的五声调式来作为乐曲的开篇,这种调式极具音乐神韵和魅力,能够将听众的耳朵牢牢“抓住”。

三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音乐风格

1 印象派的音乐风格

“印象”源于绘画艺术,是一种以光和色彩为主要手段的绘画技法。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相互融合,这种表现手法,也被其他艺术门类所借鉴,并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音乐艺术的印象派也同样受绘画艺术的启发,其重点是通过音响、光线等要素,来描绘作者内心稍纵即逝的画面景象。印象派的音乐家们,通常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来呈现自己的思想,他们运用富有变化的音响和音色,来描绘内心形象,与其他音乐流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19世纪末期,西方音乐已经将调性功能和半音化和声运用到了极致,在无法进一步超越的情况下,很多音乐创作都表现出了僵化和公式化的趋势。此时,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革新,德彪西便是这一音乐流派的开拓者。德彪西的音乐比较注重对精巧、飘逸感觉的追求,这与传统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中,充分体现出了平行和弦、层次性的声音修饰、无解和声以及特殊的踏板效果等独特风格,这便是印象音乐的充分体现。印象主义音乐注重音乐各要素的突出与灵活运用,且具有明显的标题性,表现目标比较鲜明。印象派不会过于注重对某种情感变化的表达,也不会过于强调音乐进行的故事性。可以说,印象派音乐尽量摆脱了浪漫派音乐的惯用手法,是对浪漫派的反叛。

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运用了与印象主义绘画相同的手法。对光与色的变化进行了充分强调,同时也突出了作者的个人主观感受和瞬间印象。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在描写对象与音乐意境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绘画特征,因此,我们说他是印象主义的领袖人物。德彪西的每首钢琴前奏曲,都是以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即兴地表现所见所闻,表达作者对事物的各种印象。这24首钢琴前奏曲的艺术魅力在于,作家运用钢琴音响、色彩以及色调的纯熟性;也在于作者音乐语言运用的新颖和独特性。从而如绘画般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幅景象,开拓了前奏曲创作的新领域。但是,印象派的标题音乐与大多数的浪漫派标题音乐又有所不同。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几乎看不到那种延续不绝、悠长致远的浪漫曲调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动机式、不对称式旋律。德彪西注重对音乐真实性的追求,因此,他的钢琴前奏曲较为尊重自然感受,善于运用主观感受来表达客观的景象。总之,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就是将我们听觉器官所能接受的所有元素转变为音乐印象,呈现于我们的内心。

2 标题化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与其他钢琴前奏曲不同,他的每首前奏曲都带有标题,这也是其钢琴音乐的一大风格。但是印象派的标题音乐与大多数的浪漫派标题音乐又有所不同,他带有明显的画面感。德彪西在每首前奏曲的曲尾都加上了标题,标题或具有诗意性,或具有说明性,或具有特征性,让人能够充分明确其表现目标。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标题大都指明了音乐中,对景物描写的视觉意象,突出了视觉形象重于情感表达的印象派显著特点。例如,《焰火》这一曲目的标题,能够让人联想起焰火跳跃与闪烁的种种画面,给听众以画面的直观感。加了标题的钢琴前奏曲,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作,在音乐的进程中,引导我们去感觉事物存在画面,并与音乐融合起来,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我们尝试着将钢琴前奏曲的标题去掉,虽然仍然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妙魅力,但却无法形象地体会到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内含和形象画面,这对钢琴音乐的感染力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标题,都是在曲尾加上去的。其目的是为了引导那些对该音乐陌生的听众,顺利地融入音乐。我们也因此能够感觉到,实际上德彪西并不希望利用一个固定的标题来束缚和影响听众的想象,他并不是为了标题而进行呆板的写作。

四 结语

德彪西摆脱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开拓了一条音乐创作的全新之路,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彪西在钢琴前奏曲创作过程中,强调了旋律的淡化和和声的叠置,同时也突出了音型化的主题色彩。可以说,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与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纽带,他不仅吸收了东方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还注重对新型音乐语汇、音响效果的挖掘和拓展。总之,德彪西能够以其冷静、客观的态度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事物,并能够将这些感受,形象得运用音乐表达出来,这是印象派音乐的典型特征。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项目名称“通识教育理念引领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CJF140660。

参考文献:

[1] 李美丽:《谈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主题构成特征》,《名作欣赏》,2013年第23期。

[2] 陳凌:《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征》,《大舞台》,2014年第7期。

[3] 李美丽:《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主题发展原则探析》,《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10期。

[4] 桑宏:《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音乐特征》,《民族音乐》,2009年第4期。

[5] 冯捷:《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浅析》,《内蒙古艺术》,2012年第1期。

[6] 李静:《浅谈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大众文艺》,2010年第23期。

(曾慧敏,四川理工学院群众钢琴艺术推广研究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克劳德德彪西
乐器演奏绘画选登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像岩石一样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野兽之心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儿子是警察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诗画为媒、音乐为本——以德彪西《月光》为例,谈印象派音乐语言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