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对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研究

2015-05-30 19:39朱杰等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社会保障

朱杰等

摘 要: 产业转移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系列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也影响着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地区社会面貌,成为地区城镇化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情况,在时间序列上就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当地已经形成初步产业规模),接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探究了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产业转移;江南产业集中区;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

一、江南产业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2010年早春,江南产业集中区在池州市贵池区境内建立,以“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战略目标进行了一场规模化、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集中区自建立以来,经过7年时间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分工格局,其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影响着集中区以及周边失地农民劳动力的吸收,也在逐渐改变集中区及周边地区部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当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园区企业类型多样,产业转移趋向国际化 。目前集中区已入园或将要入园的企业计划投资总产值为1074.42亿元,计划或已入园企业116家,其中第三产业企业数29家,第二产业数87家(其中电子类型18家,生物医药3家,新能源14家,新材料27家,装备业37家,食品行业2家,纺织服装3家,有重复统计),另外根据集中区2015年《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在新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中,集中区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全方位推进,转移层次不断提高,产业转移也要求着集中区需要不断地去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链分工,提高软硬件服务水平,营造区位综合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和人才的集聚,更好地迎合国际产业转移趋势。 从目前来看,同一产业的众多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使集中区内产业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大,在企业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从而提高了集中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品的分工细作和专业化水平[1]

(二)空间结构由“单中心”演化为“多极化”格局,重构区域城镇体系 。江南产业集中区北邻长江,西联池州,东接铜陵,南通两山一湖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丰富,区内生态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拥有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备是江南产业集中区自身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集中区产业转移规模日益扩大,近期依托周边中心城市发展,促进周边城市的扩张;远期形成新兴产业功能区或产业新城,逐步与周边城市相融合,促进皖江城市带的城市空间融合速度加快和城市联合体的形成。江南产业集中区作为沿江城市群重要契机,肩负着重构区域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使命。

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状况的分析

(一)当地居民收入、消费状况前后对比 。从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的江南产业集中区,让我们感触最直接的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多样性也愈加丰富多彩。我们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绘成折线图,如下: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14197元增加到2014年22295元,最高达到23482元,增长率为65.4%;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4955元增加到2014年10629元,增长率为114.5%。结合图中两折线图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并且还有提升的趋势。从图2的趋势图我们可以得出,09年至13年,当地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去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幅较大,分别为:城镇居民75%、农村居民85%。综合图1、图2,人均收入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也能反映出当地居民消费多样性地日趋丰富。

(二)、当地恩格尔系数的动态分析

1.整体趋势

图3中08年-13年的恩格尔系数,除了个别点的异常变动,整体上当地城镇和农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处于下降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降幅要大于城镇居民。截至2014年分别达到39.4%和35.8%,正逐渐从小康状态步入相对富裕状态,这充分说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已有所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拆迁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分析。虽然整体上当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对于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过程中因征地拆迁而转移至安置小区的农民来说,情况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失地农民中有文化技能的青年和中年劳动力,一方面征地拆迁使他们获得补偿款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失去土地这份“工作”的他们大部分都能通过企业招工进入当地或外地的企业工作,从而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即使由于蜕变为城镇居民而使他们的消费支出显著增加,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变化幅度也不大,甚至与以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与整体趋势趋同。

(2)对于失地农民中的小孩、老人和无文化技能的中青年劳动力,由于年龄、身体、企业招工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拆迁转移后的很难产生收入来源,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几乎属于失业状态。对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的老年家庭来说,他们拆迁转移后的食品消费支出能占去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所以与其他类型的家庭相比,这些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甚至超过征地拆迁前。

(三)当地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当地现行社会保障政策整体变化不大,主要是依照省政府相关文件来制定和实施的。然而,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中的招商引资和快速征地对当地农民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这部分特殊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的是我们较为关心的。目前,池州市贵池区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文件中涉及的主要两项是“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其中,“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从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征地补偿款的土地补偿费中提取30%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由区财政直接拨至村委会集体账户,再由村委会缴至区财政专户(即贵池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项用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并且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收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征地时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业人口,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120元/人·月的标准领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2]。

三、结合分析下的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具体途径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了解到随着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的推进,相关产业转移的深入,当地拆迁居民及产业园区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下面本文将会结合产业转移的状况来阐述其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几个途径。

(一)园区初期建设带来被拆迁居民短期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在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园区建设用地需要产生了一些被拆迁居民,政府会给予这些居民一定的土地补贴和人口补贴。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反映这些居民平均家庭人均补贴在6至8万元左右,在短期内增加了这些被拆迁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当地政府集中在观港花园和迎宾花园两个小区安置这些被拆迁居民,与以前农村生活相比,集中社区式安置也改变了这些居民的原有生活习性和消费结构。比如基本的食物供给,在承接产业转移之前,这些居民大部分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在皖南农村特有的小菜园经济模式下,能够保证日常生活基本的食物需求,除了一些自己无法生产的必需品(水电和一些肉类商品等),并且此类花销占比很低,消费结构单一。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拆迁过后,这些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失去土地之后,他们的主要日常生活消费主要集中在食物、水电、物业费等,并且占比很大。由图4我们可知有17.72%比例的居民反映生活水平变差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日常消费占比上面,除去观念性因素影响,可以看出园区建设确实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短期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继而影响了生活水平。

(二)转移产业进驻园区后带来的经济辐射和“工资溢出”效应 。由第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当前园区企业已经遍布生物科技、食品、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等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规模效应影响下,其已经形成一定的经济辐射能力。同时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短期内又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被动性剩余劳动力,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会配套安排一些就业培训措施,帮助这些被拆迁居民进行就业,同时当地企业进驻园区对劳动力也有很大需求,从而解决了大部分适龄劳动力(包括被拆迁居民和周边非拆迁居民)的就业需求,使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如图5所示,其中务农占比显著降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同时,江南产业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部分产业都来自沿海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其工资水平也高于本地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工资溢出”效应,根据我们在一家企业调查了该厂对当地劳动力吸收安置的情况,该厂目前在厂职工200多人(大部分为当地人),目前由于劳动力紧缺,只能开启一条生产线,薪资分为2050/月(普通工人),2600/月(男劳动力),2950元/月(初级技术工),3250元/月(中高级技术工),同时强制买工伤保险(300元/月)。公司经理介绍说,会对新进入的工人也会进行3个月的边上岗边培训,工资高于同期当地所在市平均工资水平,但是反映目前招工依旧困难。

(三)产业集中区先行先试的外部性特征 。保障性措施的实施情况,间接的影响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江南产业集中区先行先试的战略性发展策略,形成了“洼地效应”,也导致了其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足的经验和案例可以依靠和学习。在调研过程中本文也发现当地社会保障政策并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实施,导致部分无固定收入家庭收入状况堪忧;在养老医疗这一块依旧是根据当地拆迁以前的标准来实施,使得失去土地的中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了社会不公平。

四、结论

本文从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情况、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两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江南产业集中区产业转移,全面动态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在集中区建设前后的变化。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分析了集中区建设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途径和内在机理,为集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助力加油。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李刚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校级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南产业集中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XSKY1517ZD)。

参考文献:

[1] 鲁丹 张肖虎.产业集聚的效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第24卷,第3期

[2] 贵池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百度文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om/view/e426b324bcd126fff7050baa.html)》-2012-9-5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