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圣空间的悬念叙事

2015-05-30 19:20张伟英王欣晨
设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悬念教堂空间

张伟英 王欣晨

摘要:

“悬念”是重要的叙事手段之一,它在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中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随着建筑美学不断对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空间也逐渐作为一种新的叙事载体被纳入叙事体系中,承担着传达设计师设计意图与情感内涵的任务。空间的“悬念”如何在人们的体验过程中发挥作用已成为空间叙事研究的一个新的话题。本文以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为例,对其在情节序列、情感结构、时间向度上所体现的“悬念”策略展开分析,从新的视角引发人们对于空间“悬念”这一话题的思考。

关键词:

神圣空间 空间设计 叙事 悬念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94-02

从上世纪末,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符号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等引入建筑学的同时,建筑与叙事之间的交叉研究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研究西方相关理论可知,建筑叙事是一种阐释、理解、构建空间内涵及其文化意义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有助于创作者和体验者审美体验的生成、专递与升华。显然,建筑已经作为一种新的叙事载体加入到文学、戏剧、电影等其他形式的叙事体系中。

谈到叙事不能不谈“悬念”。众所周知,任何叙事都具有一定的长度,而体验者(读者、观众)的注意力则是相对有限的。“根据现代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常人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专心致志地介入其中的最长时间是十一秒,超过这个时间就需要主体采取强制措施。这种强制对时间要求较短的作品自然不成问题,但在体验时间跨度较长的作品时则是个障碍,因为过多的强制会使心理產生疲劳。”因此,如何克服体验者关注度短暂的缺陷,让他们沉迷其中,便成为创作者(作家、导演、设计师)绞尽脑汁要解决的事情。“悬念”的设置和营造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空间的悬念,关心的是在系列空间的排列组合中,设计师如何把空间整体作为一个“剧本”来设置悬念,即在系列空间随着人的运动缓缓展开的同时,设计师如何通过“设悬”在人们心中留下悬念,从而引导人们自觉进入“释悬”的角色,让空间在观者的探索体验中娓娓道来。

在本文中,神圣空间特指基于某种宗教信仰而作为举行某种仪式的教堂空间。神圣空间和一般空间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叙事性,更强调对人心灵的触动。在当代建筑领域,谈到神圣空间就不得不提安藤忠雄,因为经他设计的神圣空间(最具代表的教堂三部曲),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并能动地将观者“吸入'其中,这种“吸引力”像极了叙事作品中常常提到的“悬念”。那么,安藤忠雄如何在空间中“设悬”,从而引导观者主动进入“释悬”的角色呢7下面笔者就以他的经典作品之一——“水之教堂”为例展开分析,看看其中到底存在怎样的“悬机”。

一 空间悬念的情节序列

按照一般的叙事惯例,一次叙事的成立,至少须有三个情节序列——开端、经过、结果。一次有效的空间体验,同样必须具备三个空间情节——“发现”、“进入、“离开”。“在叙事序列中,阻挠因素的设置不仅形成跌宕起伏的故事序列,而且是营造悬念最为重要的手段,而阻挠因素的性质将决定悬念的强度。”空间从基本单元到基本序列再到复杂序列,是否形成“悬念”,关键在于是否有“阻挠因素”的介入,当没有“阻挠因素”的介入,空间的排列是确定性的,即无法形成“悬念”;当“阻挠因素”介入一般空间序列中,确定性变为不确定,“悬念”也随之产生。

水之教堂是一座附属于饭店的婚礼教堂,“婚姻的神圣”是它主要的所叙之事,其主要通过三个界面-L形墙体、方形闭合墙体、弧形墙体——形成三段情节,构成空间叙事的“发现”、“突转”和“高潮”。

首先,由于L形墙体将教堂背面和人工湖一边包围,使人们无法直接进入,但尽头的玻璃方塔却已被人“发现”,指示着教堂的位置。于是人们只能沿着这道长长的墙前行,而这种线形透视又强化了教堂的神秘感。在行进过程中,听觉上伴随着不见水源的淙淙水声,视觉上伴随着“残缺”的玻璃方塔的不断放大,这些无一不激发了人们的“悬念”。当人们走到L形墙体的尽头,180。转身瞬间,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精致的教堂和一片开阔的水面,这是第一段情节的高潮,也是整段空间叙事的节点,它完成了对自然的抽象和空间纯粹性的洗练,唤起人们的肃穆感。随后,人们以为可以直接进入教堂,于是沿着阶梯拾级而上,第二段情节自然打开。从室外刚刚获得的开阔又进入一个封闭的楼梯间,仰头迎着光线上行,逐渐开朗,进入玻璃方盒,天穹下矗立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聆听自然之声,使人冥想禅意,第二段情节暂缓。最后,沿“回”字台阶再次绕行而下,逐渐进入第三段情节,光线由明转暗,走入黑暗的旋转楼梯,再加上狭窄的空间,使人的局促感达到极限,当进入主祭堂后一切又豁然开朗,此时终于到达整个空间序列的最高潮,神圣的氛围瞬间定格——平静的水池在眼前铺展,落地玻璃门开启,人们仿佛走入自然的画卷,风声、水生、鸟呜声……造物者之声使整个空间更显寂静而圣洁。水池中央的钢骨十字架进入视线并成为唯一的焦点,它孤独却坚定地屹立不动,呼应了婚礼教堂这一主题,给人留下无限的教义想象空间。

二 空间悬念的情感结构

如果说情节序列是设计者站在主观立场上对叙事情节的排列组合,那么情感结构就是站在体验者角度对空间体验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向度的关注。

根据悬念情感的不同指向,我们可以将以期待为特征的积极情感命名为“正情感”,将以恐惧为特征的消极情感命名为“负情感”,由此将空间悬念分为“正情感空间悬念”和“负情感空间悬念”。这正如不同类型的电影具有不同的悬念叙事的情感结构。如所谓“恐怖片”,其情感结构是“令人恐惧的惊奇”;而所谓“奇观电影”,其情感结构则是“令人期待的惊奇的延长”。空间叙事的情感指向往往与所叙之事密切相关。例如尼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以纪念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为其所叙之事,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体会当年犹太人流离失所、诚惶诚恐的逃亡经历,因此它形成的悬念就是以“抑郁”、“恐慌”、“绝望”为情感指向的“负情感空间悬念”:而畏研吾的龟老山观景台建设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现其所在岛屿的秀丽风光,“自然美”是它的所叙之事,所以它要形成的便是以“期待”、“愉悦”、“惊喜”为情感指向的“正情感空间悬念”。

作为婚礼仪式举行场所的水之教堂,笔者认为它带给其主要体验者(新人双方)的情感指向是复杂的。婚姻有其浪漫的一面,“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千古相传的佳话,走入教堂的每对新人一定都抱有对幸福未来的憧憬,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水之教堂的空间悬念是属于以期待为特征的“正情感空间悬念”,表现为“光明”、“和谐”、“美”的空间语言,如明朗的玻璃方盒、开阔的视域环境、平静的湖面风光;但是,婚姻不仅仅意味着浪漫,往往包括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是两个人的互相扶持,是共同养育儿女的责任,是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维系一段婚姻需要的不只是一时的激情,更多的是长久的付出,所以,水之教堂的空间悬念又是以恐惧为特征的“负情感空间悬念”,表现为“等待”、“忍耐”、“跌宕起伏”的空间语言,如漫长的行经路线、狭窄的通道空间、起伏不定的“回”形阶梯。

笔者认为,安藤忠雄正是读懂了人们在婚姻面前的这种复杂情感,才使得水之教堂带给人如此丰富的情感体验,让新人在进入婚姻殿堂的最后一刻,通过对该教堂情节序列的“释悬”体会婚姻的真谛,这是对新人迈出人生一大步的祝福,也是对他们今后能够对生活有所担当的期许。

三 时间向度上的空间悬念

众所周知,任何叙事都离不开时间的限制。对于大众熟知的电影叙事涉及三个时间概念:“本事时间”、“本文时间”和“放映时间”。“本事时间”是指电影所叙之事所拥有的时间长度,它遵循自然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本文时间”是指经过剪辑处理的叙事时间,它是对“本事时间”的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放映时间”顾名思义就是指播放影片所需要的时间。将这三种时间概念引入空间叙事亦有其合理性,即空间所叙之事的实际时间、叙事过程中对实际时间的重新排列以及体验者参与空间体验的时间,在这里笔者就空间叙事的特殊性将其称为“本事时间”、“本文时间”和“体验时间”。如何利用这三个时间,使得悬念在空间的时间线上自然呈现,是空间叙事突破三维进入四维的关键之所在。

随着空间性质的不同,这些时间的存在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光之教堂”以具有很强的时间属性的自然之“光”作为叙事载体,自然时间既是其“本事时间”也是其“本文时间”,时间流逝,“光的十字”在不断运动中生成悬念:地铁窗外的广告充分利用了“观众”的“体验时间”,借助观者运动状态下的时间“快进”,将有效信息在人们的“好奇”间隙迅速传达给“观众”:尼布斯金的努斯鲍姆博物馆中的狭窄走廊,通过“闪回”将一位犹太人艺术家的悲惨经历带入现实,其“本事时间”是对“本文时间”的逆转与超越,这种“突变”同样激发了体验者对该艺术家生平的“懸念”。

安藤忠雄在水之教堂中对时间的考虑同样值得细细品味。首先,就婚礼仪式这一事件,从步入教堂到仪式开始再到仪式结束,这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线形时间线索。虽然是如此简单的线性叙事情节,但穿插其间的时间线索的变化却是丰富的:从发现到进入,安藤利用一长条L形墙壁延长了人们进入建筑所需的时间,强化了人们的期待之情;从次空间进入主空间,安藤又利用一个“回”形台阶为人们争取了冥想的时间,为最后高潮的到来极力渲染气氛。这种“延宕”的悬念策略被安藤忠雄在这样一个小空间中应用得如此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但是,这还不是全部。当人们在迂回曲折中进、出“回”形空间而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的“幻觉”时,时间明显已经超越现在而“穿越”到未来,空间“顺叙”被打破,空间“预叙”取而代之,“远程在场”变为现实。

四 结语

至此,笔者对于安藤忠雄的经典作品——“水之教堂”在空间叙事上表现出的悬念策略的分析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是笔者执笔此文的真正目的,笔者只是借用影像化的悬念机制来分析经典空间设计案例,以此证明,影像化的悬念机制对于推动叙事空间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具有强劲的动力。建筑空间成为叙事载体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做的是,为空间叙事总结更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论。笔者相信,抓住了空间的“悬念”,就抓住了体验者的“软肋”,同时也抓住了空间叙事的研究方向。

而“神圣空间”,它本是叙事空间的一种,或者说,它只是本文的一个“噱头”,笔者设下的一个“悬念”。

猜你喜欢
悬念教堂空间
空间是什么?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创享空间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天然大理石教堂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