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青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全面实施,“新课标”已日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中,教师要改变原本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都是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面对中考的压力,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一直是各派教学理论争论的焦点,这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在“新课标”中,两种教学理论其实并不相背,作为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是永不会变更的。只是对教学的过程要求由传统的直授法,变化为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自主发现和归纳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既让学生获得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发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紧扣“新课标”,应常注重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重概念、规律的形成教学
物理学科虽属于理工科范畴,但仍有许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需要学生识记,随着“新课标”的开展,传统的、直截了当的概念检测已被舍弃,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际,能灵活解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
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简单地依靠死记硬背,这样即使记住了,也是既不理解,也不会应用。我在教學中,对基础知识如概念、规律的教学,首先在新授时,结合科学探究方法,对知识的形成、获得的原因必须阐述清楚。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这种稍有点违背学生常识,又无法完全通过实验直接获得的知识,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依靠常识得出自己的看法,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注意点做到心里有数,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还可对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寻找关键词,也能有效提高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如,对概念“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之一”“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中,“物体”与“物质”的区别,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物理作为理科,教师必须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能进行灵活的运用。学习理科区别于文科的特点之一同一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有无数变化的题目,面对浩如烟海的物理习题,教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解题的奴隶。在这方面,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对练习进行筛选、提炼、去繁留精,找出各种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到准确、细致的透彻分析,既能节约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可增强训练的效果。
如,在物理探究方法的练习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探究活动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当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时,可以进行比喻分析给学生听,人不能“一心二用”,物理活动探究也是,一次也只能探究一个问题,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设计活动时,让其他因素都相同,只让要探究的因素单个变化,看其对物理现象是否有影响。如此引导,既让学生能够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时,主动采取这种科学方法,这比单单完成这次活动探究更有意义。不论是在后面的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发现各种题型有什么共同点,发动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再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发现,同种题型的共同点,无论如何变化题目的条件,思路都很清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其他章节知识时,常会将自己的发现与我进行讨论,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注意知识的拓宽和提高,促进可待续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为进一步深造作准备,初中部分的基础学习是不能与高中物理知识完全隔离的。在教学实践中,每遇到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也不必一概回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以及对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况下,适当涉及,也会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如,在初中力学的教学中,大胆地引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简单的同一直线上力合成知识。虽然这两个知识基本属于高中内容,但这时的引入,并不显得突然。如,对浮力来说,通过对物体静止时的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合成以及多力平衡知识,建立平衡方程,能较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浮力的理解,降低畏难情绪。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也做好了铺垫。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基础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从点滴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正确的、科学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物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曹兆红.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2011(1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