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之一。本文着力探究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针对语文阅读教材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法,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实现高效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课堂氛围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公共状态,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应,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心理活动和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能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开展好实验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被引导进入教学情境中后,探究欲望就会被激活,求知的大门就会打开,语文知识就较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就会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有吸引力的课堂中,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才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创设教学悬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不愿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与学被割裂开,甚至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3.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才有效率,课堂氛围才能活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例如:在教《鸿门宴》一课时,大家知道项羽和刘邦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亦然,因此教师在分析《鸿門宴》中的人物性格时,组织一场辩论赛,以“孰为英雄”为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拘泥于历史上的定论,并提醒学生参考《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尽量全面了解这两位人物,准确地去分析。在课堂上,学生自动分成两组,按照一般辩论的形式,有辩手阐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论辩时,其他学生均可自由发言;最后各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写在黑板上。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起到“导”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4.开发课程资源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是最活跃的,求知欲望也是最强烈的。但是,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控力也并非教师所想象的那么强。如果不考虑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一成不变地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页……”那么,课堂难免会出现一潭死水的情形,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更无从谈起。语言文字,自古就是文人雅客的游戏对象。吟诗、做赋、行对等等都是高品位的文字游戏。而语文课,作为传承祖国语言美、文字美的一种形式更应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口动脑,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5.利用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展开想象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带来的疲劳。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课堂小练习,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媒体所带来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种多媒体的氛围中,借助声像等物质媒介,破译作品语言,诠释文学内涵,使课文抽象的信息直观可感。学生借助多媒体,可以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场景意境、技巧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产生审美的体验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