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的问题日益受人们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层次;其实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近10年的数据以及政策分析,提出并说明了我国存在的粮食安全的喜悦与担忧。
关键词: 粮食安全;十连丰;喜与忧
1.粮食安全的概述
1.1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粮食供需状态不断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在一直演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粮食安全的概念做了3次界定,最近一次定义1996年11月,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爱好。强调任何人、任何时候能买起能买到食物,并且能够满足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确保膳食多样化的需要。
1.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1.2.1从《谁来养活中国》谈起。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R.Brown)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1995年下半年又出版了专著《谁来养活中国》,其结论是到2030年中国谷物需求量达到4.79-6.41亿吨,而国内总产量将减少1/5,供需缺口达2.07-3.69亿吨,相当于世界谷物出口总量(2亿吨)的1-2倍。中国有足够的外汇但没有足够的谷物供中国进口,出现世界性粮价上涨、政治动乱,食物短缺将将成为主要威胁。然而,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不是减少,而是由1994年的4.45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6.02亿吨。获得自2004年以来的“十连增”。
1.2.2中国人有能力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仅用世界6%的淡水、9%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近十年连续增产、连续丰收。我国库存安全系数由60年代的13.3%提高近10年的年均35%以上,高于世界年均21.5%的库存水平;粮食外贸依存度,60年代为3.5%,近10年达到8.2%,虽然有较大增加,但是低于世界谷物外贸依存度年均12.1%的水平,而且我国进口的绝大部分是大豆及其加工品;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保障,2012年,人均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贫困(世界银行标准)人口约为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7.4%,低于世界21.1%(12.0亿人)的水平。由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有能力在化解和消除各种粮食危机因素,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装的是自己生产的粮食。
2.“十连丰”之喜悦,粮食安全之隐忧
2.1“十连丰”为我国粮食安全打牢基础 。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丰”,自2003年43069.5万吨之后,连续十年增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首次迈上6亿吨的新台阶,连续七年超过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2kg,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十连丰”稳粮强农,强基固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支撑。
2.1.1多措并举获取“十连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在众多传统行业遭遇“寒冬”的逆袭,我国粮食实现了可喜的“十连丰”,其主要因素如下:
因素一:连续11年出台11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确保政策的连贯性
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发出的第一个1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动的决定》,文件强调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业集体产权制度五个方面,促进粮食生产,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素二:“三农”支出使农民得到实惠
2007~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展,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23亿元。2013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三农”支出为13799亿元,同比增加11.4%,其中安排农业生产支出5426.83亿元,用于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700.55亿元。如果按粮食产量6.02亿吨,每生产一吨粮食中央财政支出2292元。中央财政支出有效支持了“三农”建设。同时,实施了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粳稻、玉米运输费用补贴,缓解了“卖粮难”的压力。
2.1.2“十连丰”之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率稳步升高。《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的目标,这里的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三大谷物产量,而且是底线目标。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6.02亿吨,谷物产量为5.43亿吨,“十三五”末期需要增产700万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十连丰”后粮食增产的能力还有多大潜力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首先依靠科技未来单产有望提高15-20公斤;二是依靠耕地面积和质量的提升,将增加产能千亿斤,据国土资源部2011年公布: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可开垦土地701.66万公顷;可复垦土地32.72万公顷。预计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2亿亩高产田,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三是“十二五”期间节水灌溉1.5亿亩,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
2.2“十连丰”之后的粮食安全隐患
2.2.1“丰年缺粮”进口增加的粮食安全隐忧。2013年粮食产量获得了6.02亿吨的大丰收,首次突破6亿吨,然而,据海关统计我国三大谷物和大豆的总进口量达7439.14万吨,同比增长6.85%,其中大豆进口6337.52万吨,三大谷物进口量为1101.63万吨。虽然三大谷物及口粮自给率均高于95%的安全红线。但是,2009年至今,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谷物净进口国,近两年进口量均超过1100万吨。
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每年新增人口为600-700万人,新增粮食需求240-300万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的增加特别是需要用大量的粮食转化为肉、奶、蛋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目前这群体大约有2亿人,需要消耗大量的肉奶蛋等食物来满足其需;粮食用途日趋多元化,工业用粮越来越多,最为突出的是生物燃料用粮。由此,我国每年新增300亿斤粮食仍无法满足需求,粮食持续丰收,进口持续增加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担忧。
2.2.2 GDP冲击下的粮食安全隐患。我国粮食自给率按100%推算到2030年需要耕地为19.47亿亩,如果按95%推算需要耕地18.5亿亩。因此2008年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及16亿亩播种面积作为两条“红线”。
隐患一:“工业化、城镇化吃耕地”之忧。保护耕地是一件天大的事,而保护耕地又是一件天大的难事。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国的城镇化率2012年达到52.57%,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又增加了2103万城镇人口。东部一些省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耕地要减少13.69万亿公顷。如果城镇化率超过60%,意味着8亿人进城。
隐患二: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之忧。我国可开垦的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仅有1.1亿亩,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可靠地后备耕地3000万亩,不能弥补到2020年占用的4500万亩的耕地缺口。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到2007年总计退了1.4亿亩。可是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停止。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张小蒙.山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5-7]
[2] 孙宏岭,刘亚鑫.“九连增”下的粮食安全隐忧[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01期,[7-9]
[3] 王明旭,王中营,阮竞兰等.粮食加工装备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粮食加工;2013年03期,[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