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015-05-30 03:14郭恩哲
东方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长调蒙古族

郭恩哲

【摘要】蒙古族民歌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体裁分类和题材分类,从体裁来讲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的民歌,从题材来讲则主要有牧歌、赞歌、思乡歌、宴歌、叙事歌和儿歌等众多类型的民歌。本文主要依据体裁分类来浅析概述蒙古族民歌的类型与音乐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短调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人口分散在东北三省、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历史、音乐、文学、美术、地理、天文等方面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长久以来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长期生活在辽阔、空旷的大草原上,加之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创造了大量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一、蒙古族民歌的主要类型

民歌在蒙古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体裁分类可以概括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

1、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具有自由、辽阔、奔放等特点,其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大多采用散板,形成这种音乐性格的原因是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是分不开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造就了这一音乐体裁的形成。内蒙古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这样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铸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乌日汀道”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富有特色的一种体裁,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悠长舒缓的节奏和宽阔舒展的曲调,常用拖腔的方法来演唱,虽无明显的音乐节奏却也有内在的规律和分寸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骏马、骆驼的步伐和草原游牧生活等节奏的渗透。在演唱中,以独具特色的“诺古拉”(颤音或称波折音)构成了主要的演唱技巧。形成这样的一种歌唱的艺术形式是与蒙古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如《小黄马》、《辽阔的草原》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经典作品。

听到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便会使人感受到置身于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和蓝天、白云之间,会令人体味到草原独有的春天的喜悦、夏天的激情、秋天的深沉和冬天的苍凉。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蒙古族独有的音乐表现手法。

2、短调民歌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简单灵活、易于演唱,带有很强的叙事性,速度稍快,内容和数量也相当的丰富。包古尼道属于蒙古族短调民歌,一般情况下那些节奏鲜明、节拍规整的蒙古族民歌都可以归类其中。其具有简单灵活、易学易唱等特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包古尼道的结构严谨,单乐段的体裁较多,节拍常用二拍子和四拍子,三拍子和其它节拍的形式较少,乐句之间相互衬托呼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民歌《森吉德玛》、《银杯》和内蒙古科尔沁民歌《诺恩吉雅》、《嘎达梅林》都属于包古尼道这种短调民歌。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曲调优美、流畅,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伟岸高大的形象。

二、蒙古族民歌的主要特点

蒙古族民歌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

1、旋律特点

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上,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蒙古族的音乐的鲜明特点。它主要体现在对宽音程跳进与大幅度的旋律起伏上,例如像四、五、六、七、八度以及更宽音程的跳进和同方向连续进行会经常出现在蒙古族的音乐中。如《洁白的蒙古包——我的摇篮》是一首内蒙古察哈尔民歌,这段悠扬的旋律片段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它主要体现在了旋律间大跨度音程的应用,如六度、八度和九度音程的出现,这样起伏大的音程在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中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2.节奏特点

在蒙古族民歌中,有两种典型的音乐节奏应用比较常见,分别是密集均匀的模仿马蹄声节奏和辽阔自由的展示草原形象的节奏,这充分说明草原和马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蒙古族长调的节奏和节拍较为自由,旋律悠扬,运用蒙古族音乐中独特的语言、发音方法与唱腔充分的展现了草原上的自由与奔放,使蒙古族的草原特色在音乐中表达的更加形象、细致,是蒙古族典型的音乐节奏之一。

除此之外,在蒙古族民歌中,经常少不了有关马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马儿奔跑时的刻画与描写。表达这样的音乐情绪一般都会通过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连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切分节奏与十六分音符的结合来表现,用这样的节奏型描写骏马奔跑,更加形象和逼真,具有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3.调式、调性

蒙古族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音阶体系的各调式为基础,羽调式用的最多,其次是徵调式和宫调式。羽调式适合表现悲伤、含蓄的音乐情感,这是由于羽调式的主音与三音之间是小三度的音程关系,并且在基本音级内以主音为下方音向上构成的音程中小音程较多,产生的音乐色彩较为暗淡。而徵调式和宫调式则恰恰相反,由于徵调式和宫调式的主音与三音之间是大三度的音程关系,且在基本音级内以主音为下方音向上构成的音程中大音程较多,因此产生的音乐色彩较为明亮。这一点从宫调式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民歌《森吉德玛》和羽调式的东蒙民歌《诺恩吉雅》中就能得到验证。

参考文獻:

[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乌兰杰.浅谈蒙古民歌中的浪漫主义.音乐研究,1982年第四期

猜你喜欢
长调蒙古族
草原的长调
论民间女歌手在长调传承中的贡献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草原长调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长调
长调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