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宇 韩硕 章雯 刘铮
[摘 要]基于2100份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公众节能减排参与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程度较高,危害程度认知明确,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烈,但公众节能减排参与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调研报告运用系统观点,从公众自身、政府、社区等角度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167
1 绪 论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分析,人类使用化石能源和土地利用是温室气体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亟待进一步加强的重点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雾霾、环境污染等原因都归根于人类行为,在这些问题背后,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有关的心理与行为根源。毫无疑问,认知情况、社会责任感都是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潜在动因,都会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行为。那么这些潜在因素如何影响公众减排行为?如何通过加强这些潜在因素来提高公众节能减排参与度?有何政策建议?本文就此开展研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2 研究设计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会影响其关于此事物的相关行为。气候变化认知对于公众减排行为的影响,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气候变化认知作为公众减排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气候变化认知细分为原因认知、环境危害程度认知和生活健康危害认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社会责任感细分为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和减排意愿3个方面。除了气候变化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公众的个性特征也可能影响其减排行为,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考虑了性别、学历、家庭收入、年龄、居住地、常住省份六个方面的特征。
3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本调查小组于2015年1月20~27日在南京火车站南站进行的“公众节能减排行为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南京火车站南站人流量大,交通方便,能够较好满足调研需求。小组成员于每日上午9~11时、下午2~4时在南京火车站南站对过往人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保证问卷的真实性、有效性,被调查对象共有2100人,覆盖了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除去西藏、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问卷有效率100%。
4 公众节能减排行为分析
本文从性别、学历、家庭收入、年龄、居住地、常住省份共六个角度分析调查者的个性特征;从气候变化原因认知、环境危害程度认知、健康危害程度认知共三个方面分析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认知情况;从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减排意愿三个角度分析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从能源节约情况分析被调查者的节能减排参与情况。
4.1 被调查者的个性特征分析
有效问卷的个性特征基本情况见下表。一是在性别方面,男性为1101人,女性为999人,男性参与者略多于女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的男女比例情况;二是在年龄上,大致分布在26~35岁,说明调查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体,在年龄分布情况上,各个年龄段均有涉及,说明被调查者年龄分布状况良好;三是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被调查者以本科学历为主,说明被调查者学历平均在大专和本科之间;四是被调查者居住地绝大多数是居住在城镇,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五是在省份上,被调查者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说明样本分布较全面,具有代表性,具体省份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因此,从个体特征整体来看,被调查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2 公众气候变化整体认知分析
关于气候变化整体认知情况,包括“气候变化原因认知”“气候变化环境危害程度认知”“气候变化健康危害程度认知”。
第一,在气候变化原因方面,78.38%的被调查者认为煤油天然气的使用影响气候变化,但还有21.62%的被调查者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从均值角度来看,该项均值为4.08,被调查者在平均水平上认同该观点,说明当前我国公众基本上对气候变化原因有正确的认知,但还有少部分人对此不能正确认知。
第二,在气候变化环境危害程度方面,绝大多数(75.28%)的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带来了非常和极其严重的危害,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清楚认知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危害。但是还有24.72%的被调查者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危害认知不清。
第三,在健康危害程度方面,在调查过程中,88.58%的被调查者能够认知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11.42%的被调查者不能认知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从均值上来看,此项均值为4.17,表明在平均水平上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对健康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
综上,在气候变化认知方面可以认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清楚认知气候变化。
4.3 公众社会责任感分析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本文从“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减排意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统计结果中,85.43%的被调查者比较关心或者非常关心环境问题,14.57%的被调查者对环境问题关注和度较低,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很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保护意识上,本文以是否注重垃圾回收为例进行设问,从统计结果来看,72.91%的被调查者比较注重或者非常注重垃圾回收,27.09%被调查者不具有较高的垃圾回收意识。说明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是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减排意愿上,从统计结果来看,86.38%的被调查者愿意积极承担减排责任,其中,32.81%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说明公众自身有这种责任感去保护环境,主动参与节能减排。
综上,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被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对环境关注度较高;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具有很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被调查者愿意积极承担减排责任。
4.4 公众节能减排行为分析
在公众减排行为上,本文从能源减少情况上去分析,57.05%的被调查者总是或者经常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能源消耗,40.62%的被调查者有时、很少减少能源消耗,还有2.34%的被调查者从不或者无法选择。说明在平均水平上被调查者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能源消耗介于经常和有时之间,更偏向经常。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被调查者在减排行为上不是很主动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5 提高公众节能减排参与度的政策建议
如何提高公众节能减排参与度是涉及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牵扯面比较多,有多种因素的限制。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从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角度出发,从公众、自身政府、社区等不同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5.1 公众自身
公众是节能减排的参与者、监督者,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践行者和受益人,结合调研结果,公众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非一日之功,公众可以积极阅读环保题材书籍,观看环保类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使得思想上首先确立节能减排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第二,从自身做起,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时刻践行节能减排,比如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粮食浪费、减少饮酒、合理使用空调、合理使用冰箱、坚持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还可以通过在家庭中张贴生活小贴士的方式提醒自己要努力节能减排。第三,勇于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实践。公众可以通过上传真实照片到微博、微信、贴吧、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举报违法行为,对相关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也可以在掌握真实情况的背景下,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5.2 政 府
公众参与往往是零散的,如果不能把他们有效的组织起来,治理效果自然微乎其微,因此有必要发挥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等有关单位和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于政府而言,政府是节能减排的策划者、总导演,应当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让公众节能减排有法可依,保障公众依法参与的权利。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宪法等法律法规认可公众的参与权利,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不够具体,操作难度大,妨碍了公众社会责任感的发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公众参与节能减排保驾护航,提高法律法规在公众参与节能减排活动中的覆盖面,让法律法规覆盖到政府信息公开、参与决策、求得补偿等各个方面。第二,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反馈机制,提高公众节能减排参与管理水平。对于公众而言,输入就是政府公开的节能减排信息;转换就是公众对于自身利益进行衡量的决策过程,输出就是公众在作出决策之后的实际行动。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获取全面信息有利于提供公众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所以,政府在不涉及保密问题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努力提高公众节能减排参与管理水平。
5.3 社 区
在社区方面,应为提高公众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认知,提高公众社会责任感提供切实有效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宣传教育方面,进一步增强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公众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总体上讲,我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认知不清的问题。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提高气候变化科普和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着力提高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现象、原因、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的认知度,引导公众形成清洁消费和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二,在实践参与方面,提高公众环境保护责任感,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在提高公众社会责任感方面。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模范典型,积极发挥社会知名人士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环保活动的实践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责任感,比如植树节、地球一小时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李玉洁.基于全球调查数据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与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2).
[2]陈涛.中国网民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状况调查[J].价值工程,2011(3):142-144.
[3]谢宏佐,陈涛.中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内网民3489份的调查问卷[J].中国软科学,2012(3):79-92.
[4]洪大用,范叶超.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和行为表现的国际比较[J].社会学评论,2013(4):3-15.
[5]崔维军,向焱.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对政府应对行动支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天气网网民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4(1):117-125,128.
[6]黄莹灿,等.风电节能减排环境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市场,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