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和规模得到了持续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逐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货币国际化理论,通过回顾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发展阶段、逐步推进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制约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是近年来热议的一个话题,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许多流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和规模得到了持续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逐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货币国际化理论,首先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发展阶段、逐步推进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接着,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经济开放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形成多层次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下一个制度红利。首先,要想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需要进一步构建整体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汇率制度的优化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注重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建设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体制优化改革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推翻美元和欧元的现有地位,尽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按照我国现在的基本条件,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混乱。因此,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通过全面分析国际金融环境和我国具体经济条件的变动,抓住最佳时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一、货币国际化理论概述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的货币跨越主权国家的地域约束,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货币的全部职能或部分职能的过程。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替代理论,货币替代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到一定时期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在不同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一国居民通过分析不同货币的持有成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最终选定能够使自己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的货币资产组合。对货币资产组合的选择导致不同货币之间进行了相互交换,从而产生了货币替代现象。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现象,一国货币要想实现货币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该国需要有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他国家才有持有该国货币、并将其作为外汇储备的需求。较强的经济实力保证了该国货币的币值稳定,增加了货币持有者的持有信心,提高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可接受度。第二,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货币应该具有恰當的汇率制度和稳定的币值。频繁的汇率变动会增加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使双方都面临汇率风险。汇率上升会恶化本国的对外贸易条件,汇率下降会恶化进出口合作国的对外贸易条件。第三,货币发行国要有发达、稳定的金融市场。健全稳定的金融体系和发达成熟的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只有当金融市场的自由度达到一定条件,货币可以在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之间自由兑换时,货币国际化才有实现路径。最后,货币发行国必须政治稳定,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政治稳定是经济稳定和币值稳定的前提,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最基础的条件。货币发行国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地位直接决定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地位越高,就越具有话语权,越能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也就越有利于实现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货币发行国通过不断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凭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扩大本国货币在商品货物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和规模,注重发展以本国货币为计价单位的国际贸易,以此来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用这种方式实现货币国际化要求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大,当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货币国际化便得以实现。另一种路径是一些国家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放弃本国货币的发行权,联合创造出一种区域性货币,并用这种区域性货币替代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各国原来的主权货币,对区域内国家的货币进行统一。这样,在区域内货币实现了统一,在区域外由于各国的整体政治、经济实力足够强大,该区域性货币很快便可以成为国际货币,欧元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目前,欧元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发展阶段、逐步推进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
1.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发展阶段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最初开始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从1993年开始,我国与越南、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朝鲜、尼泊尔、吉尔吉斯坦、蒙古等邻国达成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约定,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双边国家边境处设立货币兑换网点,允许在海关备案后跨境调运贸易两国的本币现钞。这一协定使人民币广泛应用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消费和旅游中,扩大了其跨境使用的范围。与此同时,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也在逐步推进。1994年,我国开展汇率制度改革,实行有管理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中央银行公布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幅度内买卖外汇,保持汇率相对稳定。1996年12月1日,我国成为IMF第八条款接受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这意味着我国增强了以间接调控方式管理国际收支的能力,提高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能力。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利用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坚持不让人民币在金融压力下贬值,为稳定亚洲经济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赞誉和信任。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拐点,危机过后,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得到扩大,柬埔寨将其作为国家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速度逐渐开始加快。
2.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亚洲各国意识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共同签订了《清迈协议》,达成了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各国的货币互换协约,中国在该货币合作体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使人民币逐渐向亚洲关键货币迈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逐渐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2002年,我国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将本国资本市场有限度地对外资开放,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额度略低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RQFII,以促进人民币市场在香港的发展,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速度。同时,我国推出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同样推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可兑换,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2005年,我国开展新一轮汇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更具有弹性。总之,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3.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我国开始加速推进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直至2011年8月,这一目标已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增加货币互换种类,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在签订《清迈协议》后,先后与日、韩、泰等六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约。从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与更多国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货币互换,进一步增加了货币互换种类,扩大了货币互换规模。我国还在境内证券市场上通过吸引境外资金投资的方式增加市场竞争主体,刺激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经常项目早在1996年底已经实现了完全可兑换,但资本项目的兑换依旧受限。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国还积极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跨境贸易比重越来越高,一些国家开始选择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1996年12月,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实现了自由可兑换。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2011年8月,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我国跨境贸易基本实现了全国及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结算,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结构也得到不断的调整和改善。同时,通过发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和审慎开放证券投资市场等措施,我国也实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部分自由兑换。最后,近年来,我国通过与多个国家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储备规模,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俄罗斯、尼日利亚、韩国、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都持有一定量的人民币将其作为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和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得到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出现人民币流通的现象,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储备的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方便区域内国际贸易的进行,并非国家的制度性安排。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严格来看的话,人民币显然不满足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的条件,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和规模得到了持续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逐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扩大我国的经济开放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形成多层次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下一个制度红利。要想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需要进一步构建整体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汇率制度的优化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注重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建设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体制优化改革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同时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推翻美元和欧元的现有地位,尽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按照我国现在的基本条件,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混乱。因此,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通过全面分析国际金融环境和我国具体经济条件的变动,抓住最佳时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参考文献:
[1]楼俊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付登彦.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何平,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89-102+6.
[4]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12:37-42+85.
作者简介:李靓(1989-9),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厦门大学宁波班,现供职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