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2015-05-30 20:20陈艳伟
东方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类项思维数学

陈艳伟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问得适时而有价值,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启知识的大门。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數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实施有效提问的原则

著名科学家K.R.鲍波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应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提问要有价值。教师要深研教材重难点,围绕数学思想,解题思路,总结归类等,巧妙设问,以期达到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问题要适度。提问要合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问的太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问得太深奥,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为好,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3)提问要适时。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提问时间,即怎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类型

1、激趣性提问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积极探索,还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激疑性提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激起学生的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变求异,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对于问题能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概括和评价,力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必能全方位培养学生求异、变通、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1、提问要突出重点,有导向性提问

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亢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2、提问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

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3.把握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思维

成功教学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何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客观存在的桥梁呢?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 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当然,高效能的提问类型有多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不同的提问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能。日常备课时,倘若我们能依据教材资源,结合自身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精心设置每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预期的成效。同时,倘若我们还能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自己在问题设置、提问过程、提问效能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能不断加以发扬和改进,那么,我们教师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的专业就会得到主动创新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氛围就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振中,《把握好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2(8)

[2]孙泽瀛,《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J],数学教学,2013(7)

猜你喜欢
同类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