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探析

2015-05-30 10:48:04侯勇
中国市场 2015年39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大学生

侯勇

[摘 要]本文以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就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论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制度完善、高校教学模式优化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90

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率逐渐下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从求职者成功地转变为创业者,还能从根本上有效地缓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

1 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现状

1.1 高校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创新科技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通过创新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及各项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政策、税收等多方面条件的支持,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各高校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逐渐认识到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开始关注和重视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与创业创新相关活动、赛事的组织和开展,对大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创新经验;二是构建系统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三是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在校园中构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相关技能以及素质进行培养。总体来讲,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实施以及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意识的初步形成,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1.2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

就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我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创新意识方面我国要远弱于发达国家,且当前我国缺乏全面的风险投资、商务培训、管理咨询,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外部条件依然不成熟;二是与国外注重能力培养,追求个性解放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的教育模式较为封闭和传统,偏学术教育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多数大学生面对创业创新兴趣不高,总是想安于现状的状态;三是受国家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所从事的创业创新领域很少涉及高科技的范畴;四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强大和健全,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难以得到实施。此外,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地区间、校际间存在着两极分化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

2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面对的问题

2.1 政府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虽然近年来,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政策扶持、减免税收、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制度环境也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体而言,我国制度上的缺陷以及监督不力,使得政府寻租、非法收入、经济漏洞等现象频发,尤其是社会一些“富二代”、“官二代”事件的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努力奋斗开创事业的决心和积极性,从而使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被弱化。

2.2 高校教育体制过于封闭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的教育体制、教学氛围、教学条件、教学计划等具体情况的好坏都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来看,过于传统和封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我国封闭式的教育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国际通行的以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测评的科学方法仍未在当前高校中得到大面积的推行;二是学校在信息的更新速度上过于缓慢,学生难以及时地了解到最新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的相关内容;三是高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品德的教育;四是高校缺乏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知识更新换代过于缓慢,学生缺乏表现的机会,仅靠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模拟实验,学生只能在基本的表达和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其真正的创业创新能力依然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3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3.1 改善政府相关制度环境

为切实保障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个相对稳固的外部环境,我们首先需要从大的方面做起,对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具体的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大学生开办企业的管制性要求,如简化公司注册程序、降低手续成本等,以帮助大学生排除企业创办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第二,政府要加强对社会金融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以降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实现。第三,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以及成果,政府要注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法律层面予以保护,以鼓励学生创新行为的开展。第四,为保障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在成功之后能够继续下去,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保障性政策。

3.2 优化高校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构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使这一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我们需要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对高校相关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以使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各高校必须正视教育的目的,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整体素质、思维习惯、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改变和提升,并根据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育模式。其次,学校应在加强与社会联系、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其所学专业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再次,学校要加强对原有单一课程结构的改善,在强化各相关课程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促进文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专业面得以拓宽,进而达到改变学生原有能力、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综合质量得以提升。最后,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师质量,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总之,为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我们需要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的提升,进而达到大学生通过创业来独立地解决其就业问题,并为他人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万媛媛.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徐晋,杨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肖红伟,罗莹,朱银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

[4]韩桥生,邱东升,谭菊华.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