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院资产管理探析

2015-05-30 10:48:04叶蕾
中国市场 2015年39期

叶蕾

[摘 要]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施行后,本文基于医院资产管理实际中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强化医院资产管理,以期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医院资产管理;移动化管理;零库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79

公立医院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多流于形式,往往存在内控不严、效率不高、核算不清等诸多问题,新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从制度建设到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一方面明确了各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明确划分,考虑了成本效益原则,将医院从繁多、低值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求按照合理方法计提折旧与摊销,及时、合规地处理资产盈亏和损失,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 医院资产管理现状

1.1 医院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首先是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从资产的申请采购到验收入库,再到具体的调拨使用过程缺乏完善的审批和登记流程,导致了资产的需求与实际采购不相符所造成的浪费,以及资产流向不明而发生物资缺失毁损却无法认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医院内控制度不严,没有对采购、入库、记账、保管等各环节进行合理分工,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并且没有相应的专业执业能力,国有资产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最后,资产采购预算与实际执行不符,特别是临床科室由于对财务流程不甚了解,忽视了预算的重要性,在一些大型设备采购时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轻视维护与效率追踪,甚至会出现重复盲目购买的情况,造成使用设备效率低下。

1.2 资产处置缺乏规范性

有些医院在不同科室甚至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资产调拨、借用时没有交接手续;有些单位在扩建房屋或者搬迁的过程中,出现了物资设备的丢失与毁损。使用部门应当保证其所保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出现资产丢失或毁损时,医院缺乏相应的处置措施;有些使用部门甚至自行处理资产残值,致使产生了相当混乱的资产管理问题。

1.3 物资维护成本高

为了满足临床及行政对库存物资的需求,目前许多医院仍存在物资仓储部门。一方面,医院需要聘请专门的仓库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保管维护;另一方面,库存物资储存过程中出现的报废、破损、盘亏等现象相应增加了储存成本。

2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资产具有使用部门多、资产种类多、价值差距大等特点。在资产管理方面,医院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形成、使用、分配、处理以及监督等进行全方位地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

首先,从资产采购初期就要有合理的预算审批制度,尽量减少预算误差,确保决策的准确。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慎重考虑,确定项目,填写资产配置申请表,对名称、数量、品牌及规格要求、申请原因、用途,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平衡后,提交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论证,由医院管理层作出投资决定。资产采购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进入政府采购流程进行集中统一采购。采购的资产办理经安装验收入库手续时,完整地取得产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说明资料,要有凭据和相关人员签字,并出具设备安装验收报告,在出库至各使用部门时,应当有相应领用人签字。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即:账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所有资产的出入库流转登记,建立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对于发现的资产缺失毁损应当明确相关科室人员责任,进行相应的赔偿,无法确认责任的报院领导批准后再行处置。

其次,医院对资产管理要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确保资产管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办理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主要包括:①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②资产的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③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④资产的保管与清查;⑤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⑥资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会计记录。针对资产流转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分工,医院须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资产业务,这些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对于需要专业知识技能的岗位医院应当合理安排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明确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能力。

再次,医院定期制订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规定的步骤和方式实施资产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资产故障率和使用风险。资产维修保养费用应当纳入医院预算,并在经批准的预算额度内执行。

最后,国有资产的报损、报废都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资产处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

2.2 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的移动化管理

在信息时代下,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需不断向网络化管理和移动化管理模式前进。

传统的手工登记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资产数量和医院管理要求,各医院应当逐步开展资产管理软件的普及,所有资产的流转过程都通过计算机输入后输出相应原始凭证,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资产在用清单、折旧摊销等大批量数据的统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将大大节省人员和时间成本,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所谓移动化管理,是指将条形码当作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载体,让其成为可移动的模块,在设备购置以及入库过程中,给予其编号唯一的条形码,利用对条形码的采集,使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由一个固定的地方不断拓展到医院所有环节中,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在所有设备使用地点中开展。通过移动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环节间相脱节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而有效避免了以往资产管理中数据精确度低、盘点时间过长的情况,为医院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科学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推动了资产管理有效运行。移动化管理实际上是信息化的产物,将其配合计算机软件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用,可以对资产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安全性,同时维护也更为便利。

2.3 积极开展物资“零库存”管理,使资产管理规范化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多为工业企业及商业企业使用。它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体现在医院的应用中指卫生材料、低耗品、消耗材料等物资的管理。其本质目的不在于物资留存数量,而在于物资周转效率。如果医院能够在不同环节实现零库存,就能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医院资产管理是完善优质服务的基础,按规范要求各类物品应设立库存上下限以及标准存量,积极开展“零库存”管理模式,构建完善高效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积压与临缺提示,根据临床科室实际情况申领申购单,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有效防止库房物资出现积压或者浪费的情况。

3 结 论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背景下公立医院对资产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产流转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开展“零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高效的资产管理工具。强化医院资产管理,不仅可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能够使资产得以合理配置使用,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保廷.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3).

[2]吴世飞,于润吉.《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2).

[3]孙吟.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