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
[摘 要]地方融资平台是融资的主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发展成为我国诸多学者和专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公司内部的融资、管理和运作方面潜伏着很多的隐患和危机。本文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能力;融资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2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国家对地方政府平台融资越来越重视,对地方融资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风险评判和清理整顿调整。给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要依靠融资平台加快城市化建设,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进入了融资的瓶颈期,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就必须改革和创新融资渠道,为公司融资寻找新的突破点。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1.1 融资机制缺乏规范性
融资公司缺乏资金流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融资公司的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有限,政府的贷款能否按时按量偿还取决于政府的信誉和财力状况。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施政花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投资在形象和政绩工程上,导致政府的物力和投资严重不平衡。另外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是利用准经营和非经营项目来筹集资金的,而这些项目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经济效益,生产现金流有的甚至不能收到贷款的本息,导致还款的来源和渠道不足,只能利用旧贷新还的恶性循环现象。
其次,在政府的融资平台贷款中,贷款的担保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贷款担保的方式除了有少部分是利用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外,政府还出具有相关的承诺函,大部分贷款都是利用同等背景和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第三方担保。但不动产抵押的专用性很强,不能随便用于其他途径,其残值都比较低。而第三方担保公司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融资贷款行为,因此,第三方担保方所能承担的连带担保责任也十分有限,没有真正的减少融资平台的还款风险。
最后,由于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单一的筹资渠道所筹集的现金流量是远远不能满足整个融资平台的资金流周转。在城市建设的资金筹集中的主要集资方式有产权转让、资金贴现、土地资产抵押和回报融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但最终资金的来源还是依靠银行借贷和财政投入,而贷款的主体是非市场主体的政府。融资公司拥有的资产都是像桥梁、道路等非盈利的资源,也是造成平台现金流缺乏的主要原因。
1.2 融资机制和项目选择上的不合理
当前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机制仍然没有根据当前融资的实际情况实行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管理机制。如在城市的基础建设中,政府作为融资的主体,承担着城建投资的义务和责任,但城建的管理、建设、投资和经营是由政府的各部门分别执行,这种管理执行方式不符合融资主体风险收益一体化的要求。
政府在选择融资项目时,项目政策对贷款的偿还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地方的融资平台受当地地方政府的影响,具有政策性和风险性。对于商业银行性质的融资平台的贷款期限都比较长,在此期间国家的环保、产业、经济政策都有可能发生变动,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政策一旦不利于平台的经营,就有可能导致公司的贷款不能如期偿还。严重阻碍公司的生产力,造成公司生产政策性经营损失。再加上部分公司的举借债务没有总体的固化安排,对部分项目缺少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给公司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导致平台的经济收益下降,投入产出的效率非常低。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殊性质,其管理不能根据经营的目的来实施,在项目投资上政府占主导地位。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做大GDP,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盲目的投入,投资越大,负债就越多,容易造成泡沫或投资过热等现象。政府在对一些公益性项目进行投资的同时,对一些本不应介入的非公益性项目也给予大量的投资,政府的职能发生严重的错位现象。
2 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的有效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都把举债融资作为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管理和促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工作,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
2.1 加强融资平台治理机制的完善
根据融资平台《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进行登记注册后就成为公司独立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法人,才能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法人治理机制。从政府投资项目来看,要建立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的增长机制,就必须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以及集资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等创新性的融资体制。同时制定相关完善融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融资的项目和总量进行规范化。对债务的风险进行提前检测和防御,建立财政偿还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等相应的检测指标,不断改革和完善融资平台的治理机制,提高政府债务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提高融资平台公司投资的经济效益
融资平台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投资结构,改变传统以公益项目为主的项目投资转为向经营型、非经营型等项目投资,由于融资平台肩负着为公益项目筹资的责任,这就要求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进行改革整合,可以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或半经营项目联系捆绑在一起,例如政府可以将当地的卫生事业和体育保健产业捆绑,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项目结合,地方的基础建设和旅游事业联系起来。在为公益筹资的同时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转。
2.3 规范和完善贷款和还款的程序
平台不仅要加强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同时也要实现债务的规范性管理。首先,地方政府可以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让政府和相关的中介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并且提供相应的信用保证,将政府的债务严格控制在可承受能力之上。其次,减少政府固定的国有资产抵押现象。
2.4 加强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
各地方政府必须坚持把行动和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和党中央的部署上来。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和化解财政中的金融风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政府作为第一负责人,严格按照政策执行管理。建立具有政府性的债务协调机构,加强地方政府性的债务管理工作。同时,财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归口的主要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必须要完善其债务管理制度,做好债券的发行、预算管理、风险监控等工作;加强政府项目投资管理、项目审批管理,降低新项目的债务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和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违法违规等现象的出现;审计部分要提高对政府性债券审计的监督工作,完善和健全债务管理制度,降低债务风险,规范审计管理。总之,各部门之间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合理性。
3 结 论
随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加和扩大,使平台的融资规模越来越复杂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融资通道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完善平台的管理制度,使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和项目投资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德山,霍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四川省某融资平台公司调查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6-59.
[2]丁志和.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1):59-60.
[3]谌莉,刘思敏.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4(9):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