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
作为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笔者对产业政策关注并不多,但最近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的困局完全来自微观经济的制约,而微观层面的制约如果不解除,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维持在8%以下,从宏观上看,这是货币紧缩的结果,因此专业学者们大多呼吁中国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当然笔者这几年也一直是这样思考并呼吁的,但近期发现,问题并非出在这里,当前中国政府没有放开货币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顾虑:一是空气污染问题,二是高房价问题,而这两样问题也是这几年民怨的来源,如果这两大问题不能先行解决,货币政策的放松就必然产生更大的问题。
环境民怨是近几年中国才开始出现的一个新情况,特别是空气雾霾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不然即使我们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也会导致空气进一步恶化,而笔者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单价15万元以上的家用乘用车可以从生产环节进行引导,转向混合动力车和新能源汽车”。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首先可以大大提速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有产业化走在前面,技术创新才会成为可能,为何欧洲国家能够在太阳能技术上遥遥领先,因为其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面,中国如果能像欧洲支持太阳能行业一样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能为经济增长扫清障碍,而且还可以占据未来行业的制高点,新能源汽车是早晚的事情,早做决定比晚做决定更好,空气污染是全民性的,其他的污染只是局部的。
汽车全部更新换代为新能源汽车不现实,毕竟还有不少家庭消费不起,因此让有实力的购车者率先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15万元以上的家庭乘用车引导转为新能源车,考虑到现有汽车的存量,即使现在实行,也得需要大概五年的时间,才能将实现将一半汽车转为新能源车的目标。
笔者不建议一刀切的强制,可以以经济杠杆作为缓冲,可以对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汽车征收环境税。污染是一种经济学上所讲的外部性,开车族相对于公交族,地铁族对环境的危害显然更大。
中国一直没有没有放松货币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担心宽松的货币会进一步推高房价,当前房价和房地产销售都比较低迷,但中国人对住房的真实需求并不小,只是房价高位抑制住了这种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让以前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国企就地转为半公益经营。
国有房地产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微利”的形式经营,就可以稳定和降低房价,因为房地产行业一直是暴利行业,而房价飞涨也跟房地产商的推动有直接关系,如果“国企微利房”成为市场的一个新品种,那么购房者自然会倾向于选择国企微利房,当国企微利房在市场上占到一定份额后,那么其他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就不敢肆意涨价,这样房地产市场就足可以稳定下来。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民营房企和广大购房民众,因为价格一旦降下来,整个市场的规模将扩大很多,而现在这样的僵局对谁都不利。
中国提出“公益型国企”的概念很久了,但一直没有落实,中国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做个公益型国企的样板,让老百姓感觉到国企的实惠,“国企微利房”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新品种,与现有的政策也不冲突,因为这些国企没有丝毫特殊性,也是市场化经营,只不过其定价和利润受到一定的性质,而且不像以前的经济适用房那样属于福利房,因此也没有寻租空间,不会产生新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