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而且心理脆弱,受到教师当众批评,常常是耿耿于怀,要不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听你的。但是无论是课堂还是自习,总有学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有甚者,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我行我素。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管,而当众批评的方法往往又适得其反,这真是个矛盾。
我所带的班里,有一位特有个性的学生,我暗自称他“小政客”。他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求甚解,说太浅薄,整天不是钻研东周列国志,就是看清朝皇帝权谋秘史,眼镜度数越来越深,成绩是越来越差。我几次严厉地批评他,只能短时期有效。再一次失效后,我改硬为软,和他推心置腹地谈话。但是,他好了一段时间后,又故伎重演,我是黔驴技穷,几乎无计可施。
有一节语文课,做字词专项练习。他居然一分钟之内就填好了20个选择题的答案,又翻出一本史书看了起来,边看边在语文试卷上涂涂画画,像个废寝忘食的老学究。我走到他身边几次,都没有用。我把他的语文试卷收走了,他索性一门心思、专心致志地看起他的书来。我想了想,我如果今天让他看课外书了,那么就等于放弃了他,他上其他的课时,也将这样肆无忌惮,对课堂知识毫不重视,不听教师上课,成为学习的局外人。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我先是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暗暗提醒他,希望他收起书。可是他回答完问题,一会儿就又低着头,如痴如醉地看起书来。介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和他的个性特点,我想,直接点名批评可能会引他过激的反应。我也不想用上课的时间给他做思想工作,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站到他旁边讲课。我站在他身旁时,不时地与他交流眼神,他红着脸不得不和我四目相对,他如坐针毡,只得收起了书。我离开他讲课,一会儿他又看起来,我开始较真了。我又走到他身边对着他讲课,遇到需要用动作解释时,就请他与我配合。听着我抑扬顿挫的讲课,他是看不进书的,听着学生与我争论交流,他是有失落感的。我逼迫他一次次和我做“搭档”,渐渐地,他从被迫的尴尬变成自如、愉悦。就这样,我一直讲到下课。其实,我心里并没底,我不知道这种方法能不能起到一点效果。第二天,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通常不默写的他,竟然写得工整且正确,而且语文课上他竟然开始主动回答问题。课后看到我,竟然比以往还要有礼貌。自此,在我的课堂上,他再也没有看过其他的书。
我偶然发现,无声的教育也是课堂管理的一种窍门——对着你讲课,我管的就是你。学生犯错,教师应该去管,而且一定要管,但是面对今非昔比的学生,那些老方法有可能要失效了,是否也应该另辟蹊径了呢?
“对着你讲课,我管的就是你”,是我在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小窍门,它却带给我很多惊喜。究其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一是我的钉子管理传递给学生一种心声——我绝不会放弃你。二是我照顾了学生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易被学生接受。三是我放弃了言语说服而付诸行动,此时无声胜有声。